“十五五”规划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定位 - 核心战略任务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并将“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 [1][9] - 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具体方向包括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 [1][5] - 政策导向从“十四五”的“加快建设”转变为“十五五”的“适度超前”,标志着基建投资重心从传统基建转向与新质生产力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 [2][8] “适度超前”部署的内涵与演进 - “适度超前”的提法在“十四五”规划中已用于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2023年工信部发布会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多次强调 [6] - 2024年以来政策信号持续释放,工信部在8月和9月分别指出要适度超前布局5G、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并部署相关稳增长行动方案 [7] - “适度”强调需与产业需求、技术趋势和经济承载力相匹配,避免盲目扩张,“超前”则要求聚焦基础性、战略性项目进行前瞻布局 [1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关系 - 新兴支柱产业如新能源、低空经济,以及未来产业如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其规模化发展高度依赖算力、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 [2][11] - 新型基础设施旨在打通“科技—产业—经济”循环,不仅要支撑科技创新,更要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9] - 通过新型基建带动产业升级,政策财政更倾向于投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领域,如算力中心、5G网络和新能源项目 [8] 实施路径与支撑保障 - 实施需通过动态规划、弹性设计和分段实施来平衡前瞻性与实用性,并利用多元化融资手段保障资金来源 [11] - 优化空间布局至关重要,要通过存量资源盘活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全国一盘棋”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11] -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将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确保产业体系高效运行,最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0]
新基建开路,“十五五”抢先机!“适度超前”拓展增长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4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