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整体表现 - 11月4日A股市场呈现量价齐跌态势,主要指数普遍收跌,沪指跌0.41%报3960.19点,创业板指跌1.96%报3134.09点,深证成指跌近2%,科创50与沪深300跌约1%,北证50跌逾2%[5] - 市场交易量能萎缩,日成交额跌破2万亿元,仅为1.94万亿元,但两融余额热度不减,截至11月3日沪深京两融余额合计达2.49万亿元[1][5] - 市场亏钱效应明显,共计3650只个股收跌,仅1630只个股收涨,涨停股67只,跌停股8只[1][8] 行业板块表现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6个收跌,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美容护理、基础化工、汽车等热门赛道领跌[7] - 有色金属行业跌幅达3.04%,成交额1087亿元,电力设备行业跌2.05%,成交额2484亿元,医药生物行业跌1.97%,成交额1201亿元[8] - 银行股发挥护盘作用逆势领涨,厦门银行涨近6%,江阴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涨幅均超3%,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银行股涨逾2%[5] - 黄金概念、电源设备、机器人执行器、消费电子设备等板块跌幅靠前[5] 个股成交与表现 - 日成交额靠前的个股中仅4只成交额超过100亿元,阳光电源跌幅超过6%,宁德时代跌逾2%[8] - 部分个股表现强势,特变电工涨近2%,包钢股份涨近5%,中微公司涨5.38%[8][9] - 多只热门科技股出现回调,立讯精密跌3.78%,三花智控跌3.77%,工业富联跌1.87%[9] 市场调整原因分析 - 10月制造业PMI不及预期、部分高估值板块持仓拥挤引发抛压、以及外围市场表现平淡共同导致市场调整[3][9] - 人工智能叙事逻辑弱化,资金兑现压力显现,叠加美元指数走强抑制权益资产估值空间,亚太市场跟随走弱[10][11] - 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逐渐恢复,但短期外围市场受压导致A股跌幅扩大[11] 后市展望与投资策略 - 短期市场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4000点附近存在较多套牢盘,年末机构资金倾向于避险[3][13] - 三季报披露结束后市场进入业绩空窗期,板块轮动节奏可能加快,行情多由事件与政策等主题因素驱动[13] - 中长期在资金持续入市与政策预期共振背景下,A股有望形成良性循环,迎来更具持续性的上涨阶段[13] - 科技股经历回调后,可关注技术面企稳迹象和政策催化信号,布局业绩与估值匹配度较高的核心龙头股[16][17] - 市场风格可能从大中盘科技板块向中小盘切换,建议关注出现边际改善的低位区间板块[14][17]
A股走弱,原因找到了
国际金融报·2025-11-04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