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美股七大科技巨头总市值达到22.2万亿美元,其规模和影响力已超越主要国家经济体,标志着全球权力格局正从“国家对国家”的竞争转向“国家+科技巨头联盟”的对抗 [1][4] - 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其崛起象征着全球经济范式向AI时代转换,算力成为核心生产资料,企业凭借数据控制权、算力主导权等构筑“数字主权” [1][3][5] - 中国、日本、欧洲等经济体在科技公司市值上的落后,暴露了国家增长逻辑与科技创新回报机制之间的错位 [1][8] 科技巨头市值规模与影响 - 七大科技巨头总市值首次超过22.2万亿美元,若视为一个国家,其GDP将排名全球第一,超过美国现有GDP的约八成 [1][2] - 七巨头合计市值超越整个中国经济规模,高出约15%,相当于德国与英国GDP之和的2.5倍 [1][3] - 英伟达与微软市值总和已超过德国和英国的经济总量 [3] “数字主权”与新权力形式 - 科技巨头凭借全球数据控制权、算力与AI平台主导权、资本与专利积累能力以及数十亿用户,构筑了一种不以边界区隔的新权力形式——“数字主权” [3] - 科技企业依靠资本效率与网络效应,其扩张速度远超国家经济增长极限,不断压缩国家的相对力量 [3] 英伟达崛起核心逻辑 - 算力成为AI时代最重要生产资料,类似工业时代的电力与石油,英伟达是全球算力通胀的最大受益者 [7] - 软件化技术壁垒筑起全球护城河,CUDA生态十多年持续垄断,竞品需同时追赶硬件和开发者生态 [7] - AI产业资本狂热加速估值,每一美元算力投入可能带来十美元市值想象力,市场将英伟达推入“国家级资产”领域 [7] 主要经济体与科技创新的错位 - 日本经济体量倒退,GDP被企业估值超越,反映出人口结构老化、资本缺乏全球化网络效应及科技商业化困境 [9] - 中国拥有大量科技人才但缺少全球平台级企业,华为受限后平台级AI算力生态缺失加剧,产业规模大但利润与创新回报低 [10][11] - 欧洲监管强但创新弱,过于重视社会公平而忽视资本扩张能力,国家治理的长期稳健逻辑与科技企业超高速增长逻辑存在冲突 [11] 科技巨头的本质与未来影响 - 英伟达的本质不是一家芯片公司,而是“世界认知引擎”的控制者,是一个新的全球基础设施 [7] - 美国最强的武器已非航母与美元,而是握在硅谷手里的算力与平台 [12] - 未来最关键的问题是企业比国家更强时由谁来治理世界,以及各国如何获得技术与经济安全 [14]
认清差距,美股七大科技企业总市值已比中国经济规模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