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手机发展重心转向端侧 移动终端生态迎变革
证券时报·2025-11-05 01:51

行业核心观点 - 马斯克预言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AI助手或智能体将成为主流人机交互入口 [1] - AI手机发展重心正从端云协同向端侧模型转移,端侧模型能力快速提升并日益丰富 [1][3] - 手机企业掌握用户流量分发入口将引发移动终端生态深刻变革,终端生态合作初步范式已浮现 [1][7] AI手机发展重心转移 - 2023年ChatGPT爆火后手机企业纷纷All in AI,同年11月首批AI手机面市 [2] - 去年秋季行业开始纠偏,不再盲目比拼大模型参数规模,转向寻求AI与用户体验平衡并强调端云协同 [2] - 当前vivo、OPPO、荣耀等企业明确将AI发展重心向端侧转移 [3] - vivo推出30亿参数端侧多模态推理模型,其3B模型能力远超去年7B模型 [3][5] - 荣耀强调未来端侧模型建设将越来越重要,未来AI发展一定是端云结合但端侧价值凸显 [3] 端侧模型优势与驱动因素 - 端侧模型与用户直接绑定,核心任务是通过学习用户端侧数据构建专属个人数据模型,保障隐私与高效率 [4] - 端侧模型可实时分析用户数据、洞察需求,感知屏幕内容、理解使用意图,提供个性化服务 [4] - vivo认为做个人智能需聚焦个人化建设,做好端侧能力和本机功能,而非“卷”通用人工智能 [4] - DeepSeek等技术推动端侧模型能力快速提升,今年3B模型在推理、归纳综合、复杂任务拆解等能力远超去年7B模型 [5] - 端侧模型可实现AI写作、会议纪要整理等功能无需联网调用云端模型 [5] 端侧AI功能实现与差异化 - 目前荣耀、华为、OPPO等手机端侧均可进行AI写作、文档处理、图片精修、录音摘要、会议纪要整理等,无需云端协同 [5] - 手机企业在调用AI功能路径上出现差异化:荣耀、OPPO、魅族设置“一键AI”快捷键,vivo采用无感化设计将AI融入用户习惯 [5][6] - vivo无感化AI技术在用户保存录音文件时自动根据内容命名,避免用户对数据抓取的担忧 [6] 终端生态变革与合作模式 - 手机企业发展AI需解决端侧化、AI与OS结合、上层应用建设三大问题 [7] - 手机厂商仅占用户15%使用时长,85%时长由应用企业提供,应用开发者与终端厂商需合作共建安全授权标准 [7] - 终端生态合作初步范式:手机企业依托端侧大模型分析用户习惯并作出意图判断推荐,经用户确权后分发给第三方APP或智能体 [7] - 华为通过鸿蒙智能体框架建立第三方APP的AI协作生态,HarmonyOS 6小艺智能体广场已有80+鸿蒙应用智能体上架 [8] - 华为强调智能体上架后流量按用户需求和意图公平分发,保障所有开发者利益共享 [8] - 荣耀已接入超过4000个生态MCP和生态智能体,支持3000个场景自动执行 [8] - vivo与多家大厂达成合作,众多智能体将在新操作系统OriginOS 6逐步上线 [8] - OPPO与蚂蚁集团在AI智能体、服务生态等方面深入合作,探索多智能体协同 [8] 端侧AI面临的挑战 - 端侧模型面临算子障碍,需将云端X86架构生态的指令集转换为手机ARM内核并兼容不同芯片厂NPU指令集 [9] - 端侧大模型算力集中在手机端,对手机配置、功耗有较高要求,而调用云端算力涉及算力成本分担问题 [9] - vivo端侧化AI功能目前免费,但要求平台算力足够且内存配置8G以上,未来低端手机使用可能需用户分担云端算力成本 [9] - 端侧AI核心价值在于接触用户私有数据和场景信息,用户核心隐私数据绝对不能离开终端 [10] - AI发展重心向端侧转移将引发整个终端架构深刻变革,包括芯片架构重构、模型与芯片适配等 [10][11] - AI手机时代芯片可能在产品开发时提前与芯片厂商联合定制设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