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泰资产杨平:“投资+投行”双轮驱动 模式优化助力科技创新
证券时报·2025-11-05 01:59

行业定位与作用 - 保险资管机构是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核心管理人和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之一 [1] - 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耐心资本,正成为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行业通过"投资+投行"双轮驱动模式,积极探索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 [1] 投资潜力与政策支持 - 保险资金规模稳步增长,发展科技金融潜力巨大 [2] - 监管政策持续放开,例如鼓励通过S基金、投贷联动等模式支持科技企业,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 [2] - 政策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 [2] 面临的主要挑战 - 资本约束与风险容忍度存在矛盾,未上市股权风险因子高达0.41,而2024年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1%,部分中小险资因资本紧张难以加码科技投资 [3] - 退出渠道不畅,IPO退出为绝对主流方式,A股IPO周期拉长导致退出困难,并购市场发展不成熟且缺乏专业化并购基金支持 [3] - 专业能力存在短板,复合型人才有缺口,针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估值体系缺失,缺乏标准化估值模型 [3] 系统性投资布局 - 支持科技创新需要构建与科技创新特性相适应的投资生态体系,包括长期耐心的投资理念、专业深入的产业研究、科学有效的风控手段以及灵活多元的退出机制 [4] - 尝试改变传统的"风险—收益"匹配框架,拓展到整体、长周期的风险—收益匹配,构建容错纠错机制和短中长周期结合的考核方式 [5] - 提升对创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的发现能力,以及对企业发展可持续性及潜力的评估能力 [5] - 利用行业规模大、期限长、门类全的优势进行分散和对冲配置,建立稳健的资产配置基本盘,构建收益缓冲垫 [5][6] 具体投资实践与成果 - 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平台华泰宝利,系统性布局集成电路、高端制造、智能汽车等相关领域,投资了一批科创属性强、行业地位明确的头部稀缺标的 [6] - 部分投资标的已完成上市并实现可观的投资收益 [6] - 在债权计划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早在2017年就设立债权投资计划引入保险资金用于国产民用大飞机的研究、制造与生产 [7] 投行业务创新 - 投行业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业务板块,需夯实资产获取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 [7] - 2023年11月落地首单间接股权投资受托管理业务,通过投资专业化母基金推动金融资源投向先进制造产业 [7] - 已投项目包括医疗健康、光刻设备、激光成像设备、计算机视觉、先进封装、机器人等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企业 [7] 未来发展方向 - 支持科技创新将朝着生态化和专业化方向持续深化,进一步融入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加强与各类主体的协同合作 [7] - 持续深耕投行赛道,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股、债、证券化"一体化的金融产品服务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