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市场定位与发展成就 - 科创板已成为中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肩负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和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 [1] - 面世七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突破590家,IPO募集资金超9000亿元 [2] - 上市公司涵盖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矩阵 [1] 上市制度包容性与企业类型 - 科创板吸引了包括57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2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等一批特殊类型企业 [2] - 过去无法满足盈利要求的科技企业现可将科创板作为国内融资首选平台,获得资本活水支持 [3] - 证监会和上交所正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7] 产业集群效应与产业链带动 - 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超120家,涵盖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行业龙头 [3] - 科创板上市公司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融资,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成为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 [3] - 资本支持助力企业研发创新,例如百利天恒通过IPO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用于加速创新药研发 [3] 科创成长层改革成效 - 今年6月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改革政策,其中"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4] - 截至目前,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公司共35家,包括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和新注册的3家企业 [4] - 科创成长层以更包容的上市标准、更契合的监管逻辑、更完善的发行机制,为成长期、高研发投入的硬科技企业打造新赛道 [4] 企业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已披露三季报的33家科创成长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5.1%,净利润同比减亏45.4% [5] - 科创成长层公司研发强度中位数达到44.3%,在增收减亏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5] 融资与投资端改革进展 - "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新增产业并购近150单,本年度新增交易近90单,累计披露交易金额近480亿元 [6] - 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达46单,交易数超过"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各年之和的2倍 [6] - 11家科创板公司申请适用"轻资产、高研发"进行再融资,拟募集金额近290亿元 [6] - 投资端已形成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截至9月底上市ETF突破100只,指数跟踪产品规模合计超3300亿元 [6]
科创板打造 “硬科技”企业成长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