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车险开往世界 “规模优势”如何破解海外门槛
中国证券报·2025-11-05 06:27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带动国内保险业加速布局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主要覆盖东南亚、欧洲、南美、中东等地区 [1][2][7] - 海外市场存在新能源车险供给缺口,当地保险公司因缺乏中国车型数据、维修网络不完善而拒保或收取高额保费,为国内险企创造了入场契机 [3]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达1087.9亿元,同比增长36.6%,但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促使头部险企将海外市场视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突破口 [3] 主要参与者与业务模式 - 众安保险落地首笔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成为首家开展此业务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头部财险公司也已落地海外首单业务 [2] - 中再产险与现代保险签署新能源车险出海合作框架协议,业务模式包括再保业务、技术输出和本土化合作 [2] - 险企与新能源车企协同出海是重要模式,通过深度合作绑定,利用车企海外知名度降低渠道和获客成本 [8]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海外市场拓展面临数据匮乏与定价困难,国内积累的数据和模型无法直接套用,需针对不同地区气候、路况、驾驶习惯等重新收集数据和建模,成本高昂 [4][5] - 服务网络不完善是主要难题,在海外建立或合作一个认可中国品牌车型、技术达标、价格合理的维修网络是一项巨大且复杂的工程 [5] - 不同地区风险特征复杂,东南亚的高温高湿、南美和中东的炎热气候对电池稳定性和寿命构成考验,部分地区充电网络不完善也引发使用风险 [6] - 各国保险监管政策、法律体系及牌照要求差异大,准入难度大、周期长,当地消费者的投保习惯和品牌认知也需要长时间适应 [4][5] 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 -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从产品出海到服务出海、科技赋能数字化平台、以及从保车扩展到覆盖整个新能源汽车出行生态,如充电桩责任险、自动驾驶责任险等 [8] - 险企可将国内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输出,如数字化定价模型、事故车管理体系,并进行本地化适配 [8] - 可与当地险企探索共保或再保机制,国内险企承担部分再保业务以分散风险,当地公司专注前端运营与理赔 [8] - 建议从国内车企投资建厂的重点海外市场切入,形成示范效应后再逐步向其他市场拓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