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基建开路 “十五五”抢先机 “适度超前”拓展增长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5 07:24

“十五五”规划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定位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五”时期取得新质生产力重大突破的关键配套,部署从“十四五”的“加快建设”转变为“适度超前”[1]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举措包括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1][7] - 在城镇化进程放缓、传统基建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未来增量基建空间将转向与新质生产力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1][5] “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与演变 - “适度超前”的部署并非首次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曾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部分提及要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 - 中央及各部门自2022年以来多次强调“适度超前”,例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3] - “适度超前”要求在新基建领域提前布局、加快投入以拓展未来经济增长空间,同时体现出政策财政更倾向于投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领域,如算力中心、5G网络和新能源项目[6]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关系 - 新型基础设施旨在打通“科技—产业—经济”循环,不仅要支撑科技创新,更要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7][9] - 新兴支柱产业与未来产业,如新能源、低空经济、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其规模化发展高度依赖算力、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底层能力建设需先行布局[1][9] - 通过新型基建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最终目标是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8] “适度超前”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 实施层面要求找准方向、把控节奏并保持定力,通过动态规划、弹性设计和分段实施等平衡前瞻性与实用性,并利用多元化融资手段保障资金来源[9] - “适度”意味着需要通过统筹规划引领,确保与产业需求、技术趋势和经济承载力相匹配,避免盲目扩张与资源浪费,并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全国一盘棋”[9] - “超前”的核心是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导向,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进行前瞻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