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魔改”应有底线
经济日报·2025-11-05 08:20

AI"魔改"的风险还在于对审美与价值观的冲击。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经过历史 沉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色。如果长期沉迷于碎片化、荒诞化的"魔改"视频,青少年可能在 潜移默化中模糊了美与丑、真与假的边界,对文化的认同感也被稀释。教育部门、学校等应承担起引导 责任,培养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版权意识和审美素养,让他们形成自觉守护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AI技术可以拓展想象的边界,但也可能成为侵权和低俗的帮凶。创新不应以牺牲经典为代价,娱 乐不能成为恶搞文化的借口。只有在法律框架内使用AI,才能让技术真正赋能文化,让经典在创新中 焕发新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沛恺) 2024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发布管理提示,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 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肆意"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并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审核责任。一些平 台也开始在相关视频下标注"AI生成",并出台治理公告,明确不鼓励利用AI进行低质创作。但部分内容 依旧在流量逻辑的驱动下不断滋生,如何避免"野火烧不尽",关键在于法律和制度要更快一步。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需要尽快完善针对人工智能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