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 谷歌启动名为“捕日者计划”的新登月项目,目标是在太空中建造大规模AI数据中心 [1] - 计划构建一个搭载定制TPU芯片的卫星网络,依靠近乎持续的太阳能驱动运行 [1] - 该项目旨在解决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巨大能源需求问题 [1] - 谷歌已与卫星公司Planet合作,计划于2027年初将两颗原型卫星送入轨道 [1][5] 项目背景与动机 - AI模型日趋复杂导致计算量与能耗呈指数级攀升,带来高昂财务成本及环境担忧 [3] - 将计算基础设施迁移至太空可利用更充沛的太阳能,太阳能板发电效率可比地球表面高出八倍 [3][5] - 太空中太阳能能量输出相当于全球总发电量的100万亿倍以上 [5] 技术方案与挑战 - 计划采用自由空间光学链路在卫星间传输数据,激光链路能实现每秒TB级别传输 [7] - 早期地面测试已成功实现1.6 Tbps的双向传输速率 [7] - 卫星将在晨昏太阳同步的低地球轨道上编队飞行,彼此间距可能仅数百米 [5][7] - 谷歌Trillium TPU在地面辐射测试中表现出优异抗辐射性能,单芯片承受高达15 krad(Si)辐射剂量未出现硬件故障 [7][8] - 项目仍面临热管理、在轨系统可靠性等重大技术挑战 [5] 经济可行性分析 - 项目经济可行性关键在于火箭发射成本必须大幅下降至每公斤200美元以下 [9][11] - 谷歌预测这一价格拐点在2035年左右有望实现,与SpaceX星舰目标及花旗研究预测相符 [11] - 此成本目标需使天基数据中心总体成本与地面数据中心能源支出大致持平 [9] 竞争格局与行业动态 - 轨道计算领域正吸引多家科技巨头,微软持续开发Azure Space平台,亚马逊柯伊伯计划探索星载AI能力 [12] - 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表示其公司也在追求相同目标,并已通过星链星座奠定基础 [12] - 初创公司Starcloud已成功发射配备英伟达AI GPU的测试卫星,旨在开发卫星数据中心网络 [12] - 该领域战略价值在于构建独立于地面基础设施的全球性、低延迟计算网络 [13] 项目影响与展望 - 项目成功将重塑AI的经济学模型,并为人类数字基础设施开辟全新疆域 [14] - 数据处理与AI推理将更靠近数据源,为未来AI服务提供前所未有的韧性与性能 [13]
谷歌新“登月计划”曝光:要把TPU数据中心搬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