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斯克被一只“手”卡住了脖子,中国公司却已悄悄量产上万台
搜狐财经·2025-11-05 18:15

"我们暂时无法生产出足够灵活的机器人手。"这是特斯拉内部传出的消息。 反观因时机器人,却通过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和近十年的量产化经验,已经突破了这种从实验室到工厂的瓶颈。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当多数灵巧手玩家 还在解决0-1的"从无到有"问题,而因时机器人已经进入1-100的"从有到优"领跑阶段。 早在2016年,因时机器人就意识到,开发出一只灵巧手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高效率的生产出一致、可用的灵巧手!众所周知,五指灵巧 手要在有限空间内模拟人手的抓取、握持、操作与感知,是对驱动部件、机械设计、传动、传感与控制系统的极限挑战,极限通常就代表高成本和难批 量。因时机器人采用创新型直线驱动设计,通过将电机、减速器、丝杠及传感器紧凑集成在一个执行器中,完成驱动+传动+传感的一体化、模块化设 计,便可将其布置在手掌有限空间内,实现对五指运动控制。而这个布局在灵巧手掌内的,高度模块化的线性执行器就是因时机器人的另一款核心产品- 微型伺服电缸。 从此,微型伺服电缸似乎成了灵巧手设计制造的最佳答案。它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灵巧手的研发制造门槛,模块化的设计易安装、易维护,可以大幅度缩短 研发周期,可以说微型伺服电缸的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