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智能制造正成为北京制造业发展的新名片和经济加速增长的动力引擎 [1] -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肩负着中国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任 [1] 智能制造企业案例 - 广联达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推出国产自研建筑产业大模型AecGPT及行业AI平台,实现AI赋能建筑行业数字化突破 [2] - 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实现数千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关键工序100%自动化,物料配送到整车下线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1][2] - 北汽集团有19家工厂入选北京市首批115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包括北京奔驰、福田戴姆勒等整车厂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 [2] - 和利时推出国内首创的生产控制和生产管理原生一体化融合智能系统,为工厂提供智能大脑 [3] - 开运集团是国内商业航天编目数据领域先行者,北京市首批数据资产入表试点单位,代表北京发展商业航天的战略方向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0万辆,为十三五末期的近3倍 [4] - 2024年在京车企生产新能源汽车约30万辆,是2020年2万辆的15倍 [4] - 2025年前7个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突破31万辆,超越2024年全年产量 [4] - 汽车产业是北京工业首要支柱产业,正处于新能源化、智能化重要转型阶段 [4] 智能网联汽车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具备L2级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68.3% [5] - 双智城市建设实现全市600平方公里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连片覆盖,累计发放测试牌照超1100张,自动驾驶里程超4500万公里 [5] - 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保障自动驾驶车辆依法合规开展创新应用 [5] 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 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中,市值或估值100亿元以上的21家企业有12家在北京,百强企业中有51家在北京 [6] - 北京已聚集30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 [6] - 北京市编制《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提出23条重点任务 [6]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 - 根据《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达标 [6] - 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 [6] - 培育100种以上数字化转型优秀供给产品,20家市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 [6] - 打造2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示范工厂或世界灯塔工厂,新增100家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 [6] - 推动京津冀三地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总数达60个以上,服务企业节点超6万个 [6]
北京“智造”新动能崛起,产业升级路径聚焦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