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事件与行业格局转变 - 新石器无人车在2025年10月完成逾6亿美元(约42.73亿元)D轮融资,创下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私募融资纪录 [2] - 此次融资资方阵容覆盖全面,包括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国有产业基金、顶尖私募股权机构及大型互联网企业 [2] - 融资事件标志着无人配送赛道资本从“群雄逐鹿”进入“资本向头部高度集中”的新阶段,行业洗牌加速 [2] 赛道融资格局分化 - 2025年初至今,国内无人配送赛道公开披露融资总额近90亿元,新石器一家贡献超53亿元,占赛道总融资额六成 [3] - 剩余几十亿元投资由数家第二梯队企业和十几个中小玩家共同争夺,呈现“头部通吃、尾部饥饿”的极端分化态势 [3] - 资本对硬科技赛道的投资策略发生根本转变,放弃早期“广撒网”的分散策略,转而追求确定性 [3][4] 资本偏好与投资逻辑 - 在赛道进入“1到100”的规模商用阶段,投资非头部企业的试错成本远高于头部企业,成功概率几何级数下降 [4] - 新石器凭借“累计交付过万台、国内泛城配市场占比超60%、连续6个月单月盈利”的业绩数据获得资本青睐 [4] - 当前阶段投头部企业的胜率是投腰部企业的5倍以上,且退出周期能缩短2-3年 [4] - 新资本入场意愿明显下降,第二梯队企业融资多依赖老股东追加投资 [4] 非头部企业面临的困境 - 中小玩家融资困境从“融不到大钱”演变为“难融到钱”,接触20余家投资机构仅3家进入深度沟通 [5] - 融资环境高要求、低意愿,使中小玩家陷入“资金链紧张—业务收缩—更难融资”的恶性循环 [6] - 非头部企业因融资困难,研发投入逐年缩减,部分企业甚至暂停核心算法自主研发 [7] 头部企业构建的竞争壁垒 - 新石器将融资投入“技术降本、产能扩张、业务出海”三大领域,构建“融资—扩能—上规模—再融资”的正向循环 [7] - 技术层面,新石器重点推进L4级无图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预计2026年全面应用,可节省90%以上高精地图开支 [7] - 成本层面,凭借自建工厂与月均2000多台交付规模,已在零部件采购和生产效率上形成规模效应 [8] - 生态层面,新石器正构建“政策+供应链”双重壁垒,凭借过万台交付量与超5000万公里自动驾驶里程获得路权开放优势 [8] 非头部企业的潜在突围路径 - 绑定产业资本,以“业务协同”换取生存资金,例如顺丰对白犀牛的持续投资模式 [11] - 瞄准地方政府为扶持新质生产力设立的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专项基金,获取专项资金 [12] - 优化融资策略,聚焦单点场景打造盈利样板,或设计“债权+股权”混合方案以降低资本门槛 [14] - 未来生存路径高度集中:聚焦垂直场景、融入头部生态做补位服务、或通过跨界合作实现资源互补 [15]
新石器巨额融资后,其他玩家能拿的钱不多了
犀牛财经·2025-11-05 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