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宏观环境与政策影响 - 中美经贸关系出现积极进展,美方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的“芬太尼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的“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中方将相应调整反制措施,双方同意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 [1] - 跨境电商行业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自2月的新关税政策、5月小额商品免税取消、税率反复变化以及物流头程运费出现很大波动 [2] - 外部环境变化促使企业调整发货节奏和商品价格以应对成本上升,对供应链管理造成深度压力,要求企业具备供应链沉淀和总成本领先优势 [2] 跨境电商市场趋势与区域表现 - 面对美国市场的地缘政治挑战,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以提升抗风险能力,欧洲市场成为新的主战场,具体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等 [2][3] - 欧洲市场相比美国更具蓝海特征,但竞争门槛高,进入需重视合规工作,如增值税申请需3至6个月,并需做好财税规划 [2][3] - 美国市场仍是最重要市场,汽配领域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新兴品类如卡牌业务(球星卡、宝可梦卡)中国卖家实现三位数以上的增长 [4] - 欧洲市场在汽配和家居领域发展良好,家居领域的新能源品类(如太阳能板)在德国销售表现佳,消费电子如3D打印机、扫地机器人及泳池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在德国也卖得不错 [5] 企业战略与能力建设 - 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做好长期主义准备,愿意在供应链上先做深再做宽以形成沉淀,并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产品体验,不断向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7] - 从B2B转向B2C需要企业完成思想上的巨大转变,再到组织架构的转变,实际操作中是从大批量生产转向小单快反,供应链生产线需更柔性化,人效考核也需切换 [8] - 品牌建设是企业需要探索的方向,好的品牌应让消费者记得住、信得过、愿意购买和传播,企业需从功能性体验升级到个性化、定制化甚至品牌化体验 [8][9] - 生产型企业加入跨境电商赛道的趋势形成,源于贸易环境改变导致订单碎片化,以及看到贸易商在平台上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启发与激励 [11] 供应链挖掘与平台策略 - 平台通过挖掘产业带(如湖北十堰的商用车产业链、北方的小型挖掘机和叉车等重型工业设备)来践行长期主义,旨在释放新的市场机会,通过供应链驱动需求 [12] - 平台坚持扮演连接消费者和卖家、链接供应链和需求的角色,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体系将卖家的产品优势反馈给买家,鼓励第三方卖家百花齐放 [13] - 平台在汽配领域优势显著,拥有大量忠诚用户,并通过推出适配性方面的买家保障项目来提升买家体验,拉动流量以帮助卖家提高转化 [14] - 线上生意仍有巨大潜力,美国线下生意占比超过80%,平台希望与友商共同培养消费者习惯,丰富供应链挖掘,将市场蛋糕做大 [14]
eBay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文奎:跨境电商需要“长期主义者”,欧洲已成为新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