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正全面去美国化!高盛:中国重心发生变化,美国不再重要
搜狐财经·2025-11-06 00:3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正系统性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转向更广泛的全球市场和内部创新驱动 [2][4] - 中国出口结构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如电动车、太阳能板和电池等,增强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韧性和话语权 [7][14] - 中美经济脱钩趋势难以逆转,但中国通过政策刺激、产业链优化和开拓新兴市场,能部分抵消负面影响并维持经济增长 [4][12][16]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 - 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对美国的依赖显著降低,美国在中国贸易总额中的份额从2018年的14%降至2024年的11%,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9% [2][9] - 中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消费和房地产调整等刺激措施,预计能使2025年GDP增长保持在4%左右 [6][7] - 经济结构性转型加速,从依赖出口转向内需和创新驱动,高盛预计2026年GDP增长为3.5% [12] 出口结构变化与市场多元化 - 中国出口结构发生变化,高端制造业出口占比提升,产品包括电动车、太阳能板和电池,这些领域全球需求大,中国占据主要份额 [7][14] - 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上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比从2020年的32%增至2025年的约47% [9] - 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例如2024年中国对欧洲电动车出口大增,德国市场中国品牌销售表现强劲 [14] 企业战略与全球供应链地位 - 中国领先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增加,有25家领头企业平均34%的营收来自国外,涉及汽车、电子和能源行业 [9] - 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和并购等方式规避美国关税壁垒,未来海外营收占比可能升至40% [9][16] -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关键,特别是在中端芯片、稀土和关键零部件领域,美国企业短期内难以脱离中国制造 [11] 产业升级与技术发展 - 中国在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科技出口持续领跑,AI软件和消费电子成为新增长点,中国汽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 [14] -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在芯片等领域自力更生,差距缩小到能自用够用的水平 [14] - 过去十年中国科技投资猛增,企业从代工厂转型为品牌和解决方案输出者,例如支付系统和通信设备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 [14] 政策应对与长期展望 - 中国政府政策执行力强,能通过降息、发债支持基建等刺激措施拉动内需,部分抵消地缘政治和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 [16] - 中国布局长远,例如在稀土领域控制全球大半供应,而美国储备空虚,使中国拥有战略优势 [16] - 长期展望显示,中美不会完全断绝关系,但中国将切掉不必要依赖,保持有益合作,未来经济增长将依靠内循环和高科技产业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