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战略任务首位,以应对全球产业格局剧变,并作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1][2] - 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固本升级传统产业与育新提质未来产业双轮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 [2][5] - 该战略既是应对国际产业链重构的主动防御,也着眼于优化就业结构和提升经济韧性 [1][2] 实体经济战略地位 -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2] - 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万亿元,压舱石作用凸显 [2] - 战略任务旨在防止陷入发达国家“高端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低端转移”的双重挤压 [1]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 关键任务是推动矿业、冶金、化工、机械等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3] - 传统产业转型面临绿色工艺替代成本高、设备智能化改造缺乏通用标准、中小厂商技术适配能力薄弱等挑战 [3] - 需构建“政策—技术—金融”三角支撑体系,政策端可建立碳差价补贴机制,技术端制定智能装备互联互通标准,金融端设立技改专项贷款 [3][4] - 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未来五年可激活10万亿级技改市场,推动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4]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 - 规划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5] - 同时探索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多元技术路线与可行商业模式 [5] - 新兴产业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与“规模化应用难”的双重挑战,根源在于技术转化链条断裂与市场激励机制缺失 [6] - 破解难题需创新机制,如推行“研发合同制”和建立区域性中试共享平台,以聚焦应用导向与风险共担 [6] 服务业发展 - 规划建议明确要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扩大服务业开放 [6] - 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发展 [6] - 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将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 [7]
“十五五”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 固本育新打开增长新空间
证券时报·2025-11-06 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