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机制筑牢粮安根基
经济日报·2025-11-06 08:08
粮食生产与安全 - 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其积极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1] - 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十四五”期间显著提升 [6] 价格形成机制 - 2025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9元,同比提高1分,实现连续5年上涨 [2] - 科学、公正、可预期的价格体系能够将农民辛勤付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 [2] - 价格形成机制的持续优化是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之策 [2] 市场流通体系 - 2025年全国首趟粮食多式联运“一单制”班列成功开行,运输时间由18天压缩至13天 [3] - 高效畅通的流通体系让粮食出村进城更为便捷,形成“生产提质—流通增效—收益增长”的良性循环 [3] - 健全粮食流通体系是提升农民种粮收益的重要保障 [3] 供求调节机制 - 在供给侧形成“余粮收储、缺粮投放”的调节模式,精准平抑产销波动 [4] - 在需求侧推进“按需生产、定向供应”,使农民种植决策更贴近市场实际 [4] - 稳定的供求关系有效降低了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风险 [4] 数字化与智慧农业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直播电商交易规模突破3.1万亿元,同比增长28% [5] - 数字化让农民可实时获取市场信息,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拓展销售渠道 [5] - 数字化与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正在构建高效、开放、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