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助贷新规)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1][2] - 金融监管部门以窗口指导方式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压降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相关工作自2021年已开始 [2] - 相关政策在短期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定价策略产生影响 但长期看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助贷业务将告别野蛮生长 进入合规为王和风控为本的新阶段 [2] 监管政策的目标与影响 -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发布 旨在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坚守专业化消费信贷功能定位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 [1] - 监管措施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部分公司缺乏自主获客和风控能力 过度依赖助贷平台导致融资成本偏高 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引发投诉较多等问题 [3] - 监管旨在防范金融风险 优化金融服务 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3] - 过度依赖助贷业务的中小消费金融公司面临较大压力 [2] 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方向与空间 - 消费金融在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消费金融公司是消费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 未来仍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3] - 公司应以负责任消费金融为愿景 将政策压力转化为转型动力 [3] - 政策从两个层面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是引导强化科技投入和队伍建设 提高自主获客和风控核心竞争力 二是引导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助贷机构 主动压降高风险业务 [2] 提升竞争力的具体路径:战略与科技 - 公司应明确战略定位 寻求差异化竞争 告别规模为王的粗放生长 [4] - 公司可深耕良性消费场景或特色客群 如结合股东资源专注于家电、教育、旅游等细分领域或特定客群 [4] - 公司应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和赋能 加大在人工智能、反欺诈等领域投入 将技术能力打造为核心竞争力 [4] 提升竞争力的具体路径:风控与运营 - 公司必须提升风险定价与精细化运营能力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和分层 实现差异化定价 [4] - 公司需优化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在提升获客能力的同时深耕存量客户资源 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挖掘优质客户长期价值 [5] - 公司应努力降本增效 提升自控风险能力 为降低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创造空间 [5] 提升竞争力的具体路径:业务模式与合规 - 金融监管部门要求逐步压降担保增信比例 推动公司从单纯资金提供模式转向核心风控自主掌控模式 [5] - 公司应逐步减少对担保增信模式的过度依赖 主动调整与助贷平台合作模式 从被动依赖转向主动协同 [5] - 合规能力正成为公司的生存技能 应将合规融入所有业务流程 建立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合规审查机制 [6] - 公司需压实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 健全工作机制 将其纳入公司治理和日常经营管理 特别要加强对合作机构的管理 [6] 构建健康的业务结构 - 对多数公司而言 完全脱离助贷机构并不现实 重在逐步降低助贷业务占比和风险 构建去依赖化的自主风控能力 [7] - 健康的业务结构应是哑铃型 一端是强大可控的自主业务(如自营App、线下场景、股东生态) 另一端是多元精选的助贷合作 中间代表强大的外部合作业务整合与管理能力 [7] - 通过此结构 公司可发挥专营消费信贷机构优势 打造差异化经营特色和核心竞争能力 构建合规、稳健、高质量发展的消费金融生态 [7]
消费金融公司应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访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
金融时报·2025-11-06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