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植物也能“造矿”?广东科学家在蕨类植物中发现稀土成矿现象
南方都市报·2025-11-06 18:45

研究核心发现 - 首次在天然植物乌毛蕨体内发现稀土元素的生物成矿现象,形成名为“镧独居石[Monazite-(La)]”的矿物 [1] - 该矿物通常在岩浆或热液活动等高温地质过程中形成,而此次发现是在植物体内常温常压条件下完成 [1] - 这一发现刷新了人类对植物矿物机制的认知,为近千种已知超富集植物的研究打开了新窗口 [6] 乌毛蕨的特性与机制 - 乌毛蕨属于稀土“超积累植物”,能高效吸收并浓缩分散在环境中的稀土元素 [2] - 在其叶片的维管束和表皮组织中,吸收的稀土元素会以纳米颗粒形式沉淀,并进一步结晶成磷酸盐稀土矿物 [2] - 此过程是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将有毒的稀土离子锁进矿物结构,实现稀土的钝化和自然“解毒” [2] 潜在应用与产业前景 - 乌毛蕨形成的“生物独居石”纯净、无辐射,而天然独居石常伴生放射性铀、钍元素,给开采与应用带来挑战 [6] - 研究成果为未来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新路径,可通过种植乌毛蕨等超积累植物,在修复污染土壤、恢复稀土尾矿生态的同时,从植物体中回收高价值稀土 [6] - 该模式可实现“边修复、边回收”的绿色循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