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投技术”到“投组织”:耐心资本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6 20:26

活动背景与核心共识 - 市场化资本正快速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源头聚集,深度参与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商品化的全链条赋能 [1] - 创业投资机构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更是产业协作和增值服务的重要推动者,通过深度对接为科技创新产业化提供落地经验 [1] 市场化创投机构的投资逻辑 - 投资布局需顺应国运,沿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在时代的浪潮中寻找投资机会,例如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当前的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 [2] - 投资实践采用"产融结合"打法,提供资金支持、业务支撑、团队建设和IPO经验等全方位赋能,曾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寒冬中成功登陆科创板 [2] - 在"投早、投小"的共识基础上,也要学会"投大",即在大产业、大方向中进行布局 [3] - 企业风险投资(CVC)正进入高速发展期,要求股权投资机构具备类CVC式的细分领域研究能力和产业挖掘整合能力 [3] 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挑战与策略 - 投资机构最关注被投企业作为'组织'的可持续性,而非单纯的技术指标 [4] - 硬科技企业应进行从项目公司到产品平台的蜕变,善用国家项目完成高风险技术验证,但目标明确地切入能产生持续现金流的民用市场 [4] - 企业需将核心技术模块化为标准化产品或平台,用项目收入反哺产品开发,实现可复制、高毛利的商业模式,并重视财务健康与治理规范 [4][5] - 科学家背景的创业团队应关注造血能力、重视产业化前景评估,并寻找合适人选担任"技术翻译官"以加速商业化落地 [5] 资本与专业服务的赋能作用 - 投资人需有耐心陪伴企业共同成长,在帮助科学家构建经营管理团队、推动规模化量产、获取战略客户订单以及规划上市路径等关键环节提供实质性支持 [6] - 对被投企业的支持从投资交割前就开始,包括帮助建立关键渠道、获取订单、梳理财务/内控体系以及战略方向选择,帮助企业"扬长板、补短板" [6] - 农业科技领域亟待标杆性资本表现的样板项目,农业数据开放与融合未来将成为农业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 - 律师团队通过解决发明人入股、科研成果归属、股权稀释与激励等法律问题,为企业在融资和产业化过程中奠定稳健的治理基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