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疆全景相机被指市占近半,两份报告陷数据疑云
36氪·2025-11-06 21:44

市场数据争议 - 第三方机构久谦咨询报告显示,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全球收入份额达66%,其全景相机产品Osmo 360上市不到三个月即拿下全球43%的市场份额 [2] - 另一机构沙利文发布的报告则显示大疆在全景相机领域的份额为17.1%,运动相机数据亦大幅“腰斩”,且该报告经历两次下架,官方渠道已无法找到 [2] - 大疆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第三季度全景相机出货量确已超过30万台,并指出久谦报告的数据基础包括上市公司披露数据、主流电商平台销售数据及社媒聆听 [2] - 根据影石创新招股说明书,其2024年下半年收入为16.5亿元,销量约为62万台,该数据与久谦报告基本一致 [3] - 影石创新在财报说明会中回应,称部分第三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权威性无法验证 [5] 运动相机发展历程 - 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与GoPro经历了约六年的漫长竞逐,逐步从“挑战者”转变为“引领者” [5] - 2019年,初代Osmo Action凭借前置彩屏与增稳算法解决用户核心痛点,成功打开市场缺口 [9] - 2021年,Osmo Action 2采用磁吸卡扣架构实现模块化设计,拓展了应用场景,但因其突破性构型设计导致4K120规格录制存在过热问题 [9] - 随后的Osmo Action 3、4采取更务实策略,解决了长时间录制的稳定性痛点,至Action 4发布时大疆市占率已与GoPro持平 [10] - 2025年,Osmo Action 5 Pro的出现标志着大疆完成了产品内部迭代机制的沉淀,并在配件、快拆和音频生态内实现打通,实现逆袭 [10] 产品生态协同与构建 - 大疆的产品布局已延伸至多元场景,如拇指相机Osmo Nano和全景相机Osmo 360,其成功根植于背后一整套生态体系的支撑 [13] - 生态内设备实现高度协同,例如Osmo 360可共享Osmo Action系列的电池与配件,Osmo Nano则复用旗舰产品的核心传感器 [13] - 从设备UI交互到剪辑软件DJI Mimo与DJI Studio的操作逻辑,公司构建了高度统一的使用与创作体验,用户可在同一生态下完成从拍摄到出片的全流程 [13] - 生态协同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了研发与供应链成本,凭借在无人机等领域建立的制造与供应链优势,公司在关键元器件定制与生产效率上与同行拉开距离 [15] - 成本优势转化为“用户红利”,使更多人能以更低门槛接触创新科技,广泛的用户认可又持续反哺产品迭代与品类拓展,形成正向循环 [15] 全景相机技术突破与市场影响 - 大疆推出的一英寸底Osmo 360全景相机,通过推动供应链定制方形CMOS解决方案,将传感器利用率提升了25%,并实现无需上采样即可直出原生8K全景视频 [16] - 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全景相机因采用为手机设计的矩形CMOS而导致的近四分之一传感器面积浪费的问题 [16] - Osmo 360引入10-bit D-LogM色彩模式,并将无人机领域成熟的图像拼接算法与智能跟踪技术迁移至手持设备,解决了全景视频在拼接自然度与剪辑效率方面的痛点 [16] - 产品以2999元的定价降低了专业级全景创作门槛,其市场表现迅速印证了技术路线的成功 [16] - 相比之下,产品线过于单一的GoPro在2024年亏损4.32亿美元,2025年颓势未改 [18] 未来技术方向与品类创新 - 大疆正进行跨维度技术融合,将全景相机的沉浸式记录能力与无人机独有的视角相结合,据悉其首款全景无人机Avata 360已于2022年立项 [18] - 该产品预计将复用Osmo 360的双鱼眼镜头设计及方形CMOS方案,并具备Avata系列的全包桨臂设计和DJI O4图传等技术 [18] - 这种技术复用可能催生打破传统品类边界的新物种,标志着公司从解决单个场景痛点,进化到超越场景的通用性产品定义能力 [14][18] - 公司的产品演进路径呈现系统化、生态化特征,新产品的成功是长期技术积淀、精准场景洞察与供应链整合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