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量博弈下,酱油企业各寻出路
北京商报·2025-11-06 22:0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预计达1041亿元,但五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3%,低于调味品行业整体4.5%的增速,行业天花板效应显现[3] - 酱油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整体进入存量竞争格局,寻找新增长点成为企业共同课题[1][3][4] 海天味业业绩分析 -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6.28亿元,同比增长6.02%,归母净利润53.22亿元,同比增长10.54%,是唯一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的企业[1][2]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63.98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较去年同期的9.83%放缓,归母净利润14.08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较去年同期的10.5%回落[2] - 酱油品类前三季度收入111.56亿元,同比增长7.91%[3] - 公司于今年6月实现A+H股上市,计划将募资的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首站东南亚的印尼生产基地已启动建设[4] 中炬高新业绩分析 - 前三季度营收31.56亿元,同比下降20.01%,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降34.07%,交出自2016年以来营收下滑幅度最大的三季报[1][2] - 各季度营收分别同比下降25.81%、9.11%、22.84%,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4.24%、31.57%、45.66%[2] - 酱油产品收入18.96亿元,同比下降17.5%[3] - 业绩下滑受调味品销售收入下降及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同比上升共同影响[2] - 公司正推进渠道调整与营销加码,签约明星代言人并强化品牌形象,前三季度经销商净增加344个,总数达2898个,但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3.66亿元增至4.36亿元[4] ST加加业绩分析 - 前三季度营收10.09亿元,同比微降2.65%,归母净利润亏损1803.68万元,尚未扭转亏损局面[1][3]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76亿元,同比增长11.4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638.86万元[3] - 公司持续推进减盐战略,开发减盐系列新品,但自9月起进入无实控人状态,为未来发展增添不确定性[5] 企业发展战略 - 海天味业核心挑战在于突破国内饱和市场,出海东南亚虽具战略前瞻性,但需长期培育当地市场,短期内难形成规模贡献[5] - 中炬高新通过明星代言和渠道强基试图激活增长,但营销费用激增压缩利润空间,反映出“投入换增长”的路径依赖[5] - ST加加主打减盐健康概念契合消费趋势,但在资金与渠道支撑乏力下难以形成较大市场声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