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过去三年,投资创新药“真的非常爽”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2025-11-06 22:19

行业整体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今年上涨80% [1][3] -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今年上涨40% [3] - 部分上市公司市值创出2025年新高 [3] - 2023年被视为香港生物科技指数底部,若当时买入至今有近两倍投资回报 [3] 资本市场回暖与投资机会 - 资本市场回暖为刚渡过寒冬期的企业提供更好融资环境 [3] - 投资机构在行业低谷期坚持投资是最好淘金期,过去三年投资创新药估值谈判空间大 [1][3] -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重新获得资本青睐,核心原因是本土研发投资回报大幅提升并获全球大型药企背书 [3] 海外授权交易驱动因素 - 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数量是二级市场反转核心因素 [4] - 今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BD)总体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超过50亿美元 [4] - 全球前二十名跨国药企如武田制药、默沙东、阿斯利康均与中国创新药企达成大额交易 [5] - 跨国药企急迫寻找资产因2026年开始的专利悬崖将持续十年,期间超1000亿美元药物收入面临风险,专利过期后可能失去七成原研药物收入 [5] - 购买中国创新药在时间和速度上有巨大优势,中国研发效率远高于印度等其他国家 [5] 中国研发与临床优势 -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的供应链 [7] - 达到美国FDA标准的GLP认证,中国成本约为美国成本三分之一 [7] - 国内众多三甲医院可推进高标准临床试验,中国临床资源数量和水平达世界前列 [7] - 中国临床入组一例病患平均成本为2.5万美元,美国为7万美元 [8] - 中国临床中心每月入组患者约0.5例,速度是美国的4~5倍 [8] 产业升级与未来展望 - 中国企业海外授权项目增多,但不愿只卖“青苗”,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采取全球共同开发、共同商业化模式,交易总额114亿美元 [9] - 中国药厂愿意通过合作学习在欧美进行产业化和商业化,未来可能出现中国全球化生物制药公司 [9] - 2015年开始的医药审评审批政策改革造就大批本土创新药企和完善产业链 [9] - 目前美国FDA批准上市新药中中国创新药比例为5%,海外机构预测2034年该比例将提高到30% [9] - 期待五年后中国拥有自己的跨国医药公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