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核心 - 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豪伊特因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跨维度阐释获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 - 莫基尔的理论框架强调知识生产、文化支撑与制度保障三维互动,解释国家长期经济增长源动力 [5] - 阿吉翁与豪伊特构建创造性破坏增长模型,将熊彼特创新理论转化为可量化数理模型,揭示企业技术创新是波动性增长的内生动力 [15] 知识积累与文化环境 - 莫基尔提出工业革命爆发源于有用知识的融合,即科学原理知识与操作指令知识形成正反馈循环 [5][7] - 欧洲启蒙运动形成跨国的思想市场,通过开放竞争、广泛传播与多样化激励机制促进知识交流 [8][9] - 增长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文化观念创新,培根计划等文化企业家活动推动知识可及性与应用转化 [11] 企业创新与市场竞争机制 - 阿吉翁-豪伊特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核心是研发部门创新活动,创新激励来自中间产品的垄断租金 [15] - 市场竞争强度与创新激励呈倒U型关系,适度竞争平衡逃离竞争效应与熊彼特效应 [17] - 企业是创新核心载体,创新通过质量阶梯提升实现创造性破坏,推动产业结构动态调整 [15][16] 发展阶段与科技政策适配性 - 适当增长理论指出远离技术前沿经济体应重视模仿引进与基础教育,接近前沿时转向前沿创新与风险容忍金融结构 [18] - 知识产权保护需平衡首创奖励与后续累积矛盾,过强或过弱保护均会抑制创新活力 [19] - 金融体系完善程度与创新速度正相关,健全金融市场能为高风险创新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19] 制度保障与创新生态系统 - 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性市场结构与灵活劳动力市场共同构成创新生态系统 [22] - 政府角色应构建有利于知识流动、降低交易成本与激励长期投资的制度环境 [20] - 社会保障体系是创新必要支撑,需通过职业培训与收入支持降低创造性破坏的社会摩擦成本 [63][64] 中国十五五规划战略导向 - 规划建议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明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25][27] - 部署加强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9][30] - 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27][33] 创新落实措施与资源配置 - 构建自由开放科学文化环境,通过减少行政干预与扩大国际交流培育思想市场 [40][41][44] -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十五五期间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提升至15%以上 [45][46] - 打造产学研联动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49][50]
范文仲:“十五五”规划与诺奖经济理论的启示
搜狐财经·2025-11-06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