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别有深意
经济日报·2025-11-07 06:07

文章核心观点 - “南北方协调发展”首次被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是应对南北经济分化的现实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1][3] 南北方经济分化现状 - 经济总量占比呈现“南升北降”态势,10个经济大省中南方省份占据8席,全国27座“万亿GDP”城市中南方有19座,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2] - 动能转换呈现“南快北慢”特点,南方地区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而北方省份面临传统产业转型阵痛 [2] - 人口流动呈现“南增北减”趋势,2024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74万人,浙江省外净流入人口45.4万人,而东北地区2020年总人口比2010年减少1101万人 [2] 北方地区战略重要性 - 北方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资源保障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 [3] - 北方7个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3] 促进协调发展的路径 - 推动北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在先进制造、现代农业、能源化工等领域巩固优势,并有选择地布局新兴产业 [4] - 鼓励沈阳、西安、郑州等中心城市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4] - 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4] -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提升北方地区国际竞争力 [4] 协调发展内涵 - 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不是追求速度均衡或“削峰填谷”,而是遵循经济规律,立足各自比较优势 [5] - 目标是通过改革、创新、开放激发北方地区内生动力,形成“南北呼应、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合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