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文经济绘就江南新景
苏州日报·2025-11-07 08:16

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 - 常熟虞山街道区域承载3000多年文化底蕴,是吴文化、虞山画派和虞山琴派的发源地[2] - 通过将古建老宅与现代商业业态结合实现古韵新生,例如虞见·唐宅、公望·马宅艺术酒店和日斜林西民宿等改造项目[2] - 对古城区2.44平方公里保护范围进行系统更新,盘活低效存量资源,推动“小院经济”发展[3] - 打造五大特色街区,包括文艺引线街、吃货言子桥等,融合国潮cosplay和非遗快闪等活动,实现文化、潮流与消费深度融合[4] 文体旅融合与产业发展 - 依托山水城资源,打造江南“户外运动第一城”,今年举办近400名选手的骑行精英赛和21个国家近千名选手的铁人三项赛[5] - 开发11条主题徒步线路,其中“雄鹰线”今年1至10月累计接待游客约230万人次,同比增长20%[6] - 打造环虞山文化创意产业带,艾克数字文创产业园、山湾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由老旧厂房升级而成,蓝·O2森林体育文化产业园融合运动、文创与旅游[6] - 尚湖区域发展水上运动,捷安特全国首家综合性骑行驿站落户,尚湖·立航水上运动中心提供桨板和皮划艇项目[6] 消费场景与乡村经济 - 在古城设立“限时步行街区”,通过特色市集、魔法公交车和青年歌手表演等活动吸引消费[7] - 整合乡村资源推进特色田园示范区建设,大湖甸村以省级非遗“湖甸龙舟”打造体育+旅游基地,宝岩村和洩水村发展农文旅项目[7] - “虞山人家”农家乐自2011年发展至今形成三个片区100多家,云山四季等特色民宿形成“住在山水间”的独特优势[7] - 开拓“短视频+文旅”新赛道,联动古城街区、虞山徒步线和尚湖生态区三大取景带,联合高校进行影像创作以撬动消费新动能[8] 基础设施与服务提升 - 为应对“雄鹰线”客流,虞山街道打造7个徒步休憩驿站,提供行李寄存、能量补给和急救等服务[11] - 2024年将原三峰集贸市场改建为停车场,新建龙殿1号和2号停车场,共增加超过622个泊位,假日期间政府内部停车场免费向游客开放[11] - 自3月29日起开通从常熟站到龙潭景区的“雄鹰线”定制公交,提升交通便利性[11] 创新创业与人才聚集 - 启动湖山生活主理人计划,吸引手作人、美食家和数字游民等年轻人逆向迁徙创业[12] - 典型案例包括“壹醒花园”主理人将废弃车厂改造为窑烤面包房,单日营业额超万元;云上驿站主理人将茶厂辅房变为登山客歇脚地[12] - 通过凝聚文化传承者、户外运动爱好者和产业创新者,构建“文、城、人、产”共生共荣的人文经济生态系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