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股份回购与增持新常态 - 资本市场股份回购、增持的新常态已经形成,A股与港股市场表现强劲,上证指数重回4000点,恒生指数创四年来新高,恒生科技指数一度突破6600点历史新高 [1] - 在此背景下,产业资本回购增持热情持续处于高位,A股市场已有超过70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计划或方案,合计1412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金额达1288.00亿元 [1] - 港股市场同样活跃,有241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回购操作,累计回购金额达1466.73亿港元 [1] A股市场回购概况 - 基于对上市公司整体估值仍有上行空间的积极看法,产业资本持续进行回购增持,今年以来合计有269家企业股份回购金额过亿元,其中14家企业回购金额超过十亿元 [2] - 消费、科技和智能制造企业是A股回购的主力军,回购规模最大的美的集团累计回购1.3亿股,占总股本1.7048%,支付总金额为95.75亿元 [2] - 其他大规模回购案例包括贵州茅台回购近60亿元、宁德时代回购43.87亿元、徐工机械累计回购30.66亿元 [2] 注销式回购趋势 - 在政策支持引导下,A股市场注销式回购案例不断增加,例如贵州茅台第一轮回购约60亿元用于注销,最新披露的第二轮回购也将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3] - 部分上市公司将此前回购股份的用途变更为注销,如初灵信息拟将31.8万股回购股份的用途从未来出售变更为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3] 政策支持与影响 - A股市场回购增持热情持续走高离不开专项再贷款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后与互换便利额度合并,总额度达8000亿元 [4] - 自2024年10月以来,已有76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获得回购增持贷款支持,贷款金额上限为1536.04亿元,包含546个股份回购贷款计划和214个增持贷款计划 [4] - 贷款上限规模最大的是贵州茅台的控股股东茅台集团和三峡能源的三峡集团,贷款额度上限均为27亿元,贷款期限3年 [5] 港股市场回购分析 -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较高,今年以来共有241家港股公司进行回购操作,累计回购金额达1466.73亿港元,回购企业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6] - 科技、消费是港股回购主流,金融企业是股份回购的中坚力量,回购金额前五名为腾讯控股(609.65亿港元)、汇丰控股(302.57亿港元)、友邦保险(176.93亿港元)、中国宏桥和中远海控 [6] - 其他科技企业如快手-W、药明生物、小米集团-W回购金额也超过十亿港元,分别为21.72亿港元、17.08亿港元和15.37亿港元 [6] 港股市场前景与驱动因素 - 消费领域上市公司回购明显增加,安踏体育、太古股份公司A、周大福、百胜中国分别回购了16.85亿港元、16.77亿港元、15.73亿港元、11.73亿港元 [7] - 港交所推行库存股改革,允许上市公司将回购股份作为库存股持有而非强制注销,提升了企业积极性和回购效率 [7] - 分析认为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是支撑市场资金面的重要力量,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存在较大估值修复空间,港股中长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7]
A股港股年内回购规模均破千亿 龙头企业密集出手传递市场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7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