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背景与核心观点 -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进及国民超重肥胖人群占比达50.7%的背景下,家庭饮食核心需求从“吃饱吃好”升级为“精准适配全家、平衡效率与仪式感” [1] - 报告聚焦以80后、90后为核心的“新消费食代家庭”,其定义为生活讲究健康、品质和效率的家庭群体 [1] - 家庭饮食消费变革表现为四大转向:从个人化偏好到全家化适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规划、从功能型消费到情感型消费、从传统采购到技术赋能 [6] 新消费食代家庭画像 - 家庭决策者集中在26-40岁,占比50%,其中女性是饮食决策主力,占比67.5% [24] - 家庭月均收入1万元以上中高收入群体占比78.5%,其中1-2万占比36.0%、2-3万占比26.0%、3万以上占比16.5% [21] - 地域分布呈现梯度特征:一线/新一线城市占比37.3%、二线城市24.7%、三线城市23.5%、四线及以下14.6% [20] - 三线城市在“饮食分龄管理”方面表现突出,63.1%的家庭会选择分龄管理,比例高于一线/新一线城市(58.7%)和二线城市(60.0%) [20] 健康管理消费特征 - 82%的家庭在购买食品时会优先查看成分表,重点关注蛋白质、脂肪、能量三大营养指标 [33] - 超70%的健康管理控家庭每周运动频次不少于3次,形成“饮食+运动+体检监测”的闭环管理模式 [36] - 近60%家庭将“低脂低卡”融入饮食习惯,其中40.9%为全家执行,21.1%为部分成员执行 [60] - 7成家庭认为健康饮食不等于牺牲口感,超67%的家庭愿意为“低卡高美味”产品支付溢价,其中2/3能接受10%及以上溢价 [65][69] 食品安全与信任维度 - 82%的家庭购买食品时会优先查看配料表,进行“考古式”筛查 [84] - 近80%的家庭愿意为具有明确来源标识和可追溯性的食品支付更高价格 [88] - 超过九成受访者认可大品牌、老品牌的品质保障,非常认可和认可的比例合计达98% [103] 饮食效率与解决方案 - 超5成家庭工作日晚餐备餐时间集中在16-30分钟,39.7%的家庭需要31-45分钟 [44] - 为提高备餐效率,近90%的家庭会选择购买高品质速成菜 [44] - 智能厨具广泛普及,空气炸锅以6.38的综合评分位居“效率餐首选厨具”榜首 [115] - 超80%的家庭会使用“小时达”配送服务,其中一周3-4次的比例最高,达33.9% [122] 场景化与情绪消费 - 72.2%的家庭表示在饮食方面有场景化与情绪需求,67%的家庭认为自己是周末“精致党” [129] - 家庭户外露营野餐必备食品中,独立包装零食选择率76.3%,开袋即食卤味选择率74.4% [132] - 职场人群中,60.8%选择咖啡、奶茶等解压饮品作为“续命搭子” [137] - 社交仪式感凸显,“漂亮饭”相关社媒声量达92.7万,同比飙升1072% [49] 未来趋势展望 - 64.8%的消费者期待技术创新保障饮食品质,如AI营养定制与智能厨房设备深度融合 [147] - 48%的消费者重视饮食场景的仪式感,产品设计需更贴近具体生活场景 [148] - 45.7%的消费者希望深化饮食的社交情绪价值,通过社媒分享找到饮食同频的伙伴 [148] - 43.5%的消费者关注可持续性,注重“消费与责任” [148]
《新消费食代家庭饮食洞察报告》发布
第一财经·2025-11-07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