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11”战场突变:即时零售“三国杀”从百亿补贴转向体验之争
犀牛财经·2025-11-07 11:37

即时零售成为“双11”竞争核心 - 2025年“双11”期间,电商平台的竞争焦点从“低价战”转向“分钟级送达”,即时零售成为新的“必争之地”[2] - 淘宝闪购、美团闪购、京东秒送三大平台均将“分钟级送达”作为主打卖点,淘宝闪购首次加入“双11”并推出“超时20分钟即免单”服务[5] - 即时零售既是“双11”期间的核心竞争变量,也被视为传统电商增速放缓后的新增长引擎[6] 平台竞争策略与市场格局变化 - 平台通过大规模补贴争夺市场份额,京东于2月启动“百亿补贴”大战,阿里巴巴于4月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加入战局[7] - 竞争导致外卖市场格局生变,从美团占74%、饿了么占13%转变为美团占65%、饿了么占28%、京东占7%的新格局[8] - 据预测,在补贴停止后,市场将呈现淘宝闪购/饿了么占34.2%、京东秒送/外卖占33.5%、美团占28.9%的“三分天下”态势[8][9] 即时零售业务表现 - 淘宝闪购活动首日吸引超800万用户参与,夜宵品类订单同比增幅突破100%[5] - 京东“秒送好物低至5折”活动拉动3C数码配件成交用户量同比劲增350%,电火锅订单量飙升14倍[5] - 天猫“双11”预售当晚,278个城市夜宵订单及39622个餐饮品牌成交额实现双翻番[2] 即时零售的战略意义 - 巨头发力即时零售是其向“大消费生态”战略升级的关键步骤,阿里巴巴宣布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升级,并整合饿了么、飞猪等资源[10] - 京东通过外卖等新业务显著拉动用户流量、季度活跃用户数及购买频次增长,并致力于构建电商、酒旅、即时零售的生态闭环[10][11] - 即时零售被视为开辟新战场的前夜,是平台在传统电商增长见顶背景下寻求短期快速切入赛道的方式[11] 竞争对平台财务及商家的影响 - “外卖大战”导致平台成本高企,美团、京东、阿里在外卖业务上的支出分别约为77亿元、151亿元、100亿元[12] - 平台净利润受到冲击,阿里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18%,京东净利润同比下降50.8%,美团经调整溢利净额同比下降89%[12] - 部分商家因平台补贴活动导致工作量暴涨但利润下降,甚至有商家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报名参加活动导致亏损,引发监管介入[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