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市场特征 - 四季度市场风格切换迅速,波动加大,是机构年度考核和资产调整的关键时期[1] - 投资者“持币过年”、“落袋为安”的心态导致获利了结行为增加,可能引起资产超卖和市场震荡[1] - 四季度是重要会议密集期,市场对政策动向敏感,叠加复杂国际经贸环境,易引发市场过度反应[1] - 部分推动结构性科技行情的逻辑已兑现,估值略有泡沫,四季度并非激进进攻的最佳时点[1] 红利策略的可行性 - 红利策略以股息率为核心,投资持续稳定分红的公司,在四季度成长风格回调时股息率受影响较小[3] - 相关企业多为国企央企或行业龙头,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稳定,不易受外部扰动因素冲击,防守能力强[3] - 在低利率环境和结构性资产荒背景下,分红稳定、股息率高的红利策略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3] - 政策强调上市公司“分红逻辑”,且央地国企市值管理考核有望提振相关国企估值[3] - 中证红利全收益自2004年底至2025年10月31日达1071.21%,年化收益率12.97%,跑赢沪深300[4] 港股红利工具 - 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233)近12个月股息率达5.72%,高于中证红利的4.36%[6][7] - 指数行业集中于银行、交通运输和非银金融,成分股近50%属顺周期行业,前十成分股多为国企央企银行[6] - 2025年5月1日至11月5日,该指数涨跌幅为23.31%,优于其他港股红利类指数[7] - 同一公司H股股价通常低于A股但分红相同,推升港股股息率,且美联储降息使美元流动性边际宽松,利好港股[7] 低波红利工具 - 红利低波指数(H30269)结合股息率和低波动率因子,在股息率>3%且连续分红>3年的样本中选波动率最低的50只股票[9] - 截至10月31日,其近12月股息率为4.23%,近三年最大回撤为17.46%,显著低于港股红利的26%[9] - 在利率持续下行与资产荒背景下,4.23%的股息率具有吸引力[9] 现金流策略工具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980092)选股逻辑为自由现金流>0且FCF占比营收Top30%的股票,按现金流稳定性+股息支付率加权[10] - 策略侧重“有能力分红+愿意分红”的双重验证,标的财务保守、跨周期能力更强[10] - 2019至2024年,该指数年化收益为19.51%,远高于中证红利的6.64%,2022年熊市录得2.1%正收益[14] - 指数配置涵盖有色金属、能源等顺周期行业及汽车、电力设备等成长行业,重仓股为现金流充沛的龙头公司[12] 红利策略总结与配置价值 - 三种指数各有侧重:港股通央企红利强调高股息率;红利低波强调低风险;自由现金流侧重收益进攻性[14] - 红利策略当前关注度与政策同推,潜在规模空间大,机构配比不高,拥挤度低,估值不高,处于较好布局时点[14] - 红利资产可与科技、医药等高风险资产构成“哑铃”策略,提供稳定现金流,作为资产配置底座以增强组合安全性[14]
为什么要从成长到红利?4000点之后,我们该配置什么
搜狐财经·2025-11-07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