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基金经理反复提及的“哑铃型配置”,究竟是何方神圣?
搜狐财经·2025-11-07 16:26

文章核心观点 - 哑铃型配置策略是当前A股市场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核心策略,多位均衡型基金经理在三季度持仓中已采用此策略[1] - 该策略通过同时配置低风险稳定资产和高风险高收益资产,形成“两头重、中间轻”的结构,以在极端市场环境下保持反脆弱性,并在平稳市场中争取收益[2][3] - 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市场环境和个人风险偏好动态调整两端权重,并可利用ETF工具进行高效配置[10][11] 哑铃策略内核 - 策略核心是分散化的多资产配置,一端聚焦高成长性资产如科技股、新兴市场资产,另一端侧重防守型资产如高分红股票、债券[2] - 通过牺牲中间风险资产的潜在收益,换取组合在极端行情下应对黑天鹅事件的能力[3] - 策略结构类似哑铃,低风险与高风险资产为两端重头,中间轻,具有良好的平衡性[2] 资产配置选择 - 保守端(左端)应选择高股息、低波动的“压舱石”资产,如公用事业、能源行业,其中电力和煤炭可作为投资选项[5] - 进攻端(右端)应选择高成长、高弹性的“冲锋号”资产,如创新科技、新能源,其中创新药、人形机器人可作为选择[6] - 中间端需尽量回避,规避缺乏亮点的平庸行业,如传统消费电子、同质化制造业[7] 策略历史表现与调整 - 中证银行指数与科创50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可组成基础哑铃策略,在2020-2022年科技爆发期间进攻端表现突出,在2023-2025年初市场主线缺乏时防守端表现稳固[7][8] - 策略权重应动态调整:市场乐观时可提高进攻端比例至70%,市场悲观时可增加防御端权重至60%,平衡市可保持50%进攻端与50%防御端的均衡配置[10] - 历史数据显示,在2020-2023年的通胀与加息周期中,采用哑铃策略的投资者通过债券和黄金等避险资产的成功配置平衡了风险[10] ETF工具配置 - 可通过“股票ETF+债券ETF”搭配实现策略,利用股市与债市的“股债跷跷板”效应有效平衡组合风险[11] - 高风险资产端可选择近期表现优异的主题ETF,如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515880)和华泰柏瑞中证韩交所半导体ETF(513310)近一年均取得80%以上收益[11] - 防御端可选择红利ETF与债券型ETF,如易方达中证红利ETF(515180)规模超85亿元,在2024年“资产荒”时期表现与回撤控制优秀[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