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时代城市文化的被动重塑与主动升维
新华日报·2025-11-07 17:23

数据时代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机遇 - 文化保护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数字建模等技术,从抢救性修复转向预防性存续,为文化遗产建立完整数字档案,实现永久性高保真数字化存续 [2] - 文化传承借助AR、VR、MR等技术,从单向灌输转向沉浸体验,使观众能穿越时空与历史互动,实现行走中的阅读,让文物、遗产和古籍活起来 [3] - 文化创新通过公众文化消费偏好和审美趋势的大数据分析,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意驱动,并利用AIGC、数字孪生技术催生数字艺术、互动影音、元宇宙展览等新业态 [4] - 文化传播借助互联网平台打破物理空间壁垒,从地域局限走向全域覆盖,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将城市特色文化瞬间传递全球,提升城市知名度和软实力 [4] 数据时代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挑战 - 数据鸿沟可能导致文化享有的不平等,不同年龄、收入、教育水平的群体因硬件设备、网络条件和数字素养差异,在文化资源和服务数字化时被边缘化 [5] - 算法偏好可能导致文化内容同质化与信息茧房,商业平台推荐算法将用户束缚在单一重复信息环境,威胁文化多样性,导致城市文化生态扁平化和浅薄化 [5][6] - 数字表象可能导致文化本真消解与历史感剥离,过度依赖数字呈现和虚拟体验,使公众忽略与实体文化遗产进行深度真切的情感连接,消解历史真实感 [6] - 数据安全与文化安全面临新风险,文化遗产数字化数据作为国家重要文化数字资产,遭篡改破坏或泄露将造成不可估量损失,错误不良文化思潮可能传播冲击主流价值观 [6] 数据时代城市文化守正创新的实践路径 - 坚守人民本位以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文化共享,保留非数字接口和传统服务方式,开展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计划,保障所有市民基本文化权益 [7] - 强化价值引领以驾驭算法运用繁荣文化生态,鼓励文化平台在算法设计中融入社会效益评价维度,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给予流量倾斜 [7] - 坚持守正创新促进数实融合深化文化体验,保护文化遗产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核,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空间深度融合,打造线上虚拟体验加线下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文化服务场景 [8] - 完善治理体系筑牢安全屏障保障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管理共享利用和安全防护规范,加强对网络文化内容的监测与引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