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裁员趋势 - 自2025年下半年起,硅谷科技巨头开始大规模裁员,公司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算力而非人力薪酬[2] - 2025年美国企业已宣布裁员109.95万人,较去年前10个月增加65%,为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3] - 10月份美国企业宣布裁员人数从9月的54,064人激增至153,074人,几乎扩大三倍[3] - 招聘网站Indeed数据显示,10月底招聘广告数量降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技术工作密集地区如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华盛顿特区招聘活动急剧下降[3] 主要公司裁员情况 - 微软计划在2025年裁减超过15,000个工作岗位,包括游戏、云计算和销售团队的9,000个职位,此前已裁减6,000名员工(约占其22万员工总数的3%)[4] - 英特尔宣布计划裁员约21,000人,约占其108,900名员工的15%至20%,其中仅美国就将裁员5,000人[4] - Meta在2025年计划裁减3,600个岗位,此前2022年和2023年已裁员21,000人,10月底对人工智能部门重组再裁员约600人[4] AI领域资本支出 - Meta积极筹备耗资超过2,0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园区计划,计划在2025年底前部署130万块GPU[5] - 到2028年,Meta将在美国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上花费至少6,000亿美元,第三季度将2025年资本支出预算提高至700亿至720亿美元[5] - 微软2026财年第一季度资本支出达349亿美元,计划两年内将数据中心规模扩大一倍[8] - 谷歌将2025年资本支出预期上调至910-930亿美元,并暗示2026年将大幅增加[8] - 亚马逊2025年已预留1,000亿至1,2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预算,主要用于AI项目和数据中心建设[8] AI基础设施市场与投资模式 - 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为芯片市场描绘长期增长蓝图,预计到2030年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至5万亿美元[6] - 出现巨头公司之间的循环融资模式,例如英伟达计划分阶段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而OpenAI则承诺部署价值相当的英伟达AI计算设备[7] - OpenAI已与英伟达、AMD、甲骨文、软银等巨头达成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和芯片协议,合作项目涵盖超过20吉瓦的AI算力规划产能[7] 资本市场反应 - 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OpenAI估值飙升至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8] - 市场的乐观预期建立在未来算力变现的想象上,而非当前的盈利能力[8]
硅谷大裁员,都是AI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