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改革 - 财政部组建新部门债务管理司 整合原分散在各司的政府债务管理职能 实现公共部门债务统一管理 内设六个处级部门包括综合处、中央债务处、地方债务一处、地方债务二处、发行兑付处、监测管理处 [1] - 债务管理司两大特色为由处升司实现统一管理 以及通过精细化监测管理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1] - 新部门设立监测管理处 旨在实现对隐性债务与法定债务的三债统管 强化10万亿元债务置换的落地与效果监测 [3] 政府债务规模与构成 - 截至2024年末 财政部口径政府全口径债务为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约10.5万亿元 [2] - 城投平台有息债务规模实际在60万亿元以上 按2024年平均融资成本5%计算 每年利息成本达3万亿元以上 [3] 化债政策成效与进展 - 10万亿元债务置换计划作用下 城投企业2024年债务增速降至3.3% 创历史新低 [5] - 截至2025年9月末 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 风险明显缓释 [5] - 广东、北京、上海三地基本实现全域隐债清零 内蒙古成为第一个退出化债重点省份的区域 [10] 城投债市场表现 - 城投债发行利率自2024年10月初的3.59%高位震荡回落 至2025年7月第二周降至2.21%低点 整体下降138个基点 截至2025年11月7日小幅回升至2.25% [6] - 截至2025年10月底 10年中债城投债AAA级、AA+级、AA级、AA-级到期收益率相比2023年初分别下降142BP、172BP、200BP和357BP 信用级别越低下降幅度越大 [7] - 城商行向城投平台发放的1年期贷款利率降至3%-4%区间 与年初相比降幅接近60个基点 [6] 区域化债策略差异 - 化债额度分配偏向中小省份 东北三省等十个城投债务最小省份仅占全国城投债4% 但2024至2028年置换配额可覆盖其2024年末城投债余额的65% [10] - 江苏、浙江、四川、山东、广东等五个大省合计占全国城投债53% 同期置换配额覆盖其2024年末余额比例不到10% 2024年五大省份城投债同比增长6% 高于全国平均但较历史趋势明显降速 [10] 城投平台转型方向 - 城投转型核心在于提高独立偿债能力 从基建代建转向综合土地开发平台或投资控股平台 成为利润中性的综合功能类企业 [11] - 浙江省城投转型经验显示 截至2024年3月末 浙江省城投控股的上市公司达24家 其中培育15家 收购9家 [11] - 监管未来引导市场化转型着力点在于明确可投、严控不可投 通过正面清单引导举债投向具备可持续现金流的资产类别 如城市更新、产业园区、绿色低碳与数字基础设施等 [11]
深度丨债务管理司成立实现“三债统管”,隐债风险化解进入新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