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务管理司成立实现“三债统管”,隐债风险化解进入新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7 20:24

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改革 - 财政部组建新部门“债务管理司”,将原本分散的政府债务管理职能整合,实现公共部门债务的统一管理,结束了“九龙治水”的格局 [1] - 债务管理司内设六个处级部门,职责涵盖综合、中央债务、地方债务、发行兑付及监测管理,通过更精细化的监测以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1][2] - 此次“由处升司”提升了公共部门债务管理在现代财政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职能布局,有望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国债、地方政府法定债和隐性债的“三债统管” [2][3] 隐性债务规模与化解进展 - 截至2024年末,财政部口径的政府全口径债务为92.6万亿元,其中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约10.5万亿元 [2] - 城投平台有息债务规模实际在60万亿元以上,按2024年平均融资成本5%计算,年利息成本超过3万亿元 [4] - 在10万亿元债务置换计划强力推进下,化债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及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和62% [5] - 债务置换计划使城投企业2024年债务增速降至3.3%,创历史新低,目前化债主要采用置换方式,将隐性债务显性化 [5] 城投融资成本与市场表现 - 城投债发行利率自2024年10月初的3.59%高位震荡回落,至2025年7月第二周降至2.21%的低点,整体下降138个基点,截至2025年11月7日小幅回升至2.25%,仍处历史低位 [7] - 城投平台贷款利率同步下降,华东某经济大省城商行1年期贷款利率年内下降3次至3%-4%区间,较年初降幅接近60个基点 [8] - 受化债政策影响,城投债风险大幅下降,收益率下行明显,截至2025年10月底,10年期城投债AAA级、AA+级、AA级、AA-级到期收益率相比2023年初分别下降142BP、172BP、200BP和357BP [9] 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 - 隐性债务清零后,城投平台需通过市场化转型提高独立偿债能力,告别对政府补贴和土地财政的依赖 [11] - 经济中心省份的城投站在市场化转型前列,化债额度分配向中小省份倾斜,东北三省等十个债务最小省份的置换配额可覆盖其2024年末城投债余额的65%,而江苏、浙江等五大省占比不到10% [12] - 城投成功转型的核心在于提高独立偿债能力,向可持续与多元化增长领域转型,例如成为综合功能类企业,其转型路径包括依托区域产业培育或收购上市公司 [13] - 监管未来或通过“正面清单”引导城投举债投向具备可持续现金流的资产类别,如城市更新、产业园区、绿色低碳与数字基础设施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