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摩力挺苹果机器人后来居上:这是与特斯拉的Optimus的错位竞争
智通财经·2025-11-07 22:12

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发布深度研究报告,看好苹果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长期布局和增长潜力,认为其有望成为实体AI领域的领军者 [1][2] - 报告将苹果的机器人业务定位为“具身智能”的平台级变革,并预测该业务可能贡献苹果当前股价的10%-25% [2][3][14] - 苹果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垂直整合的生态、庞大的设备安装基数以及被低估的技术积累,使其能够采取与特斯拉不同的“降维打击”策略 [2][5][16] 市场定位与定义 - 报告将苹果布局的核心定义为“具身智能”,即AI从数字屏幕走进物理世界,成为能感知、行动、交互的实体智能体,这是一场平台级变革 [4] - 这一市场的长期潜力巨大,报告预测其2050年规模可达5万亿美元,最终甚至可能超越30万亿美元的全球劳动力市场 [4] - 苹果被赋予“集成商”的独特定位,依托23亿+设备生态和垂直整合能力,将现有技术积淀转化为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而非从零研发硬件 [5] 产品路线图与规划 - 首款预测产品为2027年推出的桌面机器人“虚拟伴侣”J595,形态类似带机械臂的iPad,具备7英寸可旋转伸缩屏幕,能主动追踪用户面部保持眼神接触 [6][7] - 该产品交互方式革新,iPhone可化身操纵杆远程控制,视频通话时可自动转向发言者,并能基于上下文主动加入家庭讨论 [7] - 苹果构建了梯度分明的“机器人矩阵”产品路线:短期(2026-2027年)推智能家居控制面板和桌面机器人;中期探索移动机器人和工厂机械臂;长期瞄准人形机器人量产 [7] 技术与生态优势 - 苹果机器人技术深度复用过往项目积淀,如自动驾驶项目积累的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融合技术,回收机器人Daisy的机械臂控制经验,形成“旧技术新用”的壁垒 [8] - 23亿+设备构成的真实用户生态为机器人训练提供了巨大数据优势,包括iPhone用户数据、Vision Pro的空间感知信息以及EgoDex数据集 [9] - Vision Pro可为机器人构建数字孪生训练场,在虚拟空间模拟千种家庭场景,让机器人在出厂前就完成大量训练 [9] - 采用“端侧处理+私有云”的隐私方案,绝大多数AI任务在本地完成,加密数据在苹果专属服务器处理且用完即删,直击用户隐私顾虑 [10] 市场潜力与财务影响 - 报告对苹果机器人业务营收进行了量化预测:基准情景下,2040年营收达1330亿美元,约占公司当前营收的32%;乐观情景下可达2930亿美元,媲美当前iPhone规模 [2][13] - 收入来源不仅包括硬件销售,还将延伸至AI订阅服务、AppleCare+售后以及VLA模型授权,延续“硬件引流、服务变现”的成功模式 [13] - 报告给出了更接地气的市场渗透路径:预测2040年美国家庭人形机器人普及率达1.65%,累计160万台进入家庭,产品售价从3万美元起步并逐步下降 [15] 竞争策略分析 - 苹果未与特斯拉Optimus进行“人形机器人参数竞赛”,而是选择从家庭“虚拟伴侣”切入,用情感交互和生态粘性构建壁垒,实施“降维打击” [16] - 该策略的核心是用“硬件+AI+生态”的闭环重新定义用户需求,类似于iPhone超越功能机、iPad开创平板市场的历史路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