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 产业正处在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节点,新能源汽车对更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需求推动其成为资本焦点 [1] - 全球技术主要形成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四条发展路径,不同国家和企业选择不同路线 [7] - 中国企业正同时推进多条技术路线,例如海目星同时布局氧化物和硫化物路线,并获得4亿元量产订单 [9] - 产业化进度不均衡,氧化物电解质量产推进较早已达百吨级产能,硫化物和卤化物电解质主要满足中试需求 [9] 瑞银集团的投资布局 - 2025年第三季度,瑞银在A股市场完成对固态电池产业的精准布局,重仓买入11家相关企业 [2] - 投资覆盖产业链多个关键环节,其中4家公司市值仅在30亿元左右,显示其看好细分领域龙头 [2] - 具体投资标的包括上海电气、海目星、华自科技、科恒股份等,并进入部分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 [2][3][4][5] 关键公司技术进展与市场地位 - 上海电气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的固态电池计划在2026年实现商业化,其自研半固态电池关键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30% [3] - 天力锂能是全球最大固态电解质锆源供应商,市场份额超过50%,其高纯度纳米氧化锆2025年产能预计达1万吨 [4] - 科恒股份采用“材料+装备”双轮驱动战略,其干法电极设备适配多种技术路线并获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订单 [5] - 珠海冠宇开发出能量密度达350Wh/kg的固态电池样品,星源材质在固态电解质膜领域布局多年并实现氧化物电解质量产 [9] 产业链合作与竞争格局 - 专业分工合作成为主流,如德新科技向清陶能源供应模具产品,固态电池设备收入占其精密制造业务约30% [11] -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创新,例如联泓新科与卫蓝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专注关键功能材料研发 [11] - 传统锂电巨头与新兴创业公司同一起跑线竞争,宁德时代布局硫化物路线,比亚迪深耕多条路线 [11] 产业化挑战与时间表 - 硫化物路线面临供应链不成熟挑战,建生产线需对60%至70%的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改造 [12] - 全固态电池成本目前比液态电池高得多,即使两三年后可能还有5-10倍成本差,需从高端市场向下渗透 [12] - 固液混合电池已进入初步市场阶段,但全固态电池尚处于开发阶段,距离稳定供应仍有差距 [13] - 多家车企将2026-2027年定为固态电池上车关键节点,产业链需在此前完成技术和产能准备 [10]
外资布局固态电池,瑞银重仓11家行业龙头,其中4家市值达30亿元
搜狐财经·2025-11-08 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