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年完成超2400架次维修 服务近5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 修飞机的新产业从海南自贸港“起飞”

行业核心观点 - 海南自由贸易港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正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维修产业高地 [1][2][3] - 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自2022年投用以来,已完成超2400架次飞机维修,服务近5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 [1] - 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现代化航空产业体系从无到有、拔节生长的关键动力 [5] 业务运营与市场拓展 - 维修业务需求旺盛,维修计划已排至2026年底 [1] - 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客户包括来自约旦、越南、卡塔尔等近5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 [1][2] - 境外航空公司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例如越南越捷航空从最初送修一架飞机增至近20架,卡塔尔航空签下3年近1亿元的喷漆订单 [2] 政策支持与成本效益 - 自贸港保税政策使进境维修免缴保证金,无需占用企业大笔资金,综合维修成本降低10%到15% [2] - 建立保税“航材超市”,相关零件一应俱全,无需缴税直接提货,缩短了维修周期 [2] - “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自2021年实施以来,帮助企业实打实节省1亿元资金 [3] - 海关等部门创新航空器维修免关税服务新模式,为飞机、航材提供绿色通道,确保快速通关 [2] 产业链完善与技术升级 - 产业链从最初只能做机体维修,发展到如今附近就能提供各种服务,产业生态逐渐完善 [3] - 海口美兰空港吉耐斯公司成功试车国内推力最大的15万磅级大型发动机试车台,大大提高了对飞机“心脏”的修复能力 [3] - 一条覆盖“零部件—生产设备—整机”的航空产业链在海南逐渐成形 [3] 行业增长数据 - 今年1—10月,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货值达478.6亿元,同比增长71.8% [3] - 全岛封关运作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预计国际往来将更为频繁,为行业带来更大发展舞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