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概况与创新亮点 - 第十五届全运会于11月9日开幕,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首次跨三地打造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 [2][3] - 赛事突出三大创新:科技全方位渗透赛事运营、全运IP消费链条打通、市场化模式从赞助商升级为“城市合伙人” [3][4] - 赛事重新定义体育价值,链接科创、消费与产业,将流量转化为城市增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4][5] 科技赋能与产业应用 - 赛事场景广泛应用科技:人形机器人完成火炬传递、3D视觉闸机0.3秒人证核验、无人机保障供电、5G子弹时间定格瞬间、可开合屋盖场馆切换 [6][7] - 自动驾驶接驳由本地车企如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如祺出行提供,乐聚机器人研发人形机器人“夸父”,华图科技等企业赋能智慧场馆升级 [7] - 2023年广东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000亿元,占全国总量1/5,今年前三季度体育用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7%,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 [7] - 赛事成为新兴产业实战场景:低空经济应用包括无人机编队表演、直升机传递火炬、医疗救援和物流,为产业突破场景落地瓶颈提供机会 [8] - 2024年广东GDP突破14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全国每4辆有1辆广东造),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 [8] 消费拉动与文旅融合 - 全运IP衍生特许商品(如吉祥物盲盒)热销,带动年轻人消费,门票发售约500万张,凭票享景点免票、住宿公交优惠及消费券 [11][12] - 粤港澳“一程多站”主题游串联场馆与地标,广东21地市借体育撬动消费链:东莞篮球赛吸引超1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2亿元,深圳赛事单日人流量破5万人次,佛山龙舟赛近百万观众观战 [13][14] -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2.2%,体育消费具社交、教育、文化多重属性,创造可持续增长点 [15] 市场化模式与政企联动 - 赛事市场化创新:场馆90%以上改造不新建、不建全运村,三地协同降低单城压力,截至今年6月赞助总金额逼近16.5亿元,覆盖21个类别 [18] - 赞助类别突破:核心类别(如服装、火炬)首次全额赞助,三大运营商首次联合赞助,港资外资企业(如周大福、巴斯夫)参与凸显区域合作 [18] - 广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两批29家企业涵盖金融、科技等领域,分战略合作伙伴、超级合伙人、城市梦想家三级,实现政企共建城市 [19][20]
全运新经济,“体育+”多路狂奔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8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