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将出现哪些变化|解读“十五五”
第一财经·2025-11-08 12:03

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 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成为“十五五”规划重点 [2] - 该机制构建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基础上按下“加速键” [2] - 机制内涵丰富,首要任务是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 [2] 政府债务规模趋势与现状 - 未来政府债务规模将呈现“法定债务延续扩容、隐性债务持续压降、全口径债务管理强化”趋势 [3] - 法定债务规模将延续扩容态势、稳步上升,隐性债务规模将逐步清零 [7] - 截至2023年底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8] - 截至2024年底全口径债务总额增至92.6万亿元,其中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降至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 [8] - 中国政府负债率(68.7%)显著低于G20国家平均水平(118.2%),显示还有较大举债空间 [9] 政府债务结构优化方向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含隐性债务)占政府债务总额比重约63%,中央政府债务占比约37%,与国际上以中央债务为主的结构不同 [10] - 优化债务结构是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突破点 [11][12] - 未来新增杠杆可更多向中央倾斜,以提振社会信心、扩大有效需求、降低政府债务总体成本 [12] - 2024年中央政府债务占政府债务总额比重较2023年提升了近两个百分点,趋势已显现 [14][15] - 需进一步优化中央债务结构,明确普通国债与特别国债的性质和用途,以普通国债为主、特别国债为辅 [15] - 需优化地方债务结构,适度提高一般债发行规模及比重,平衡新增债与再融资债,合理优化期限结构 [15] 配套机制与改革措施 - 构建长效机制需建立地方政府预算硬约束,并推进以“下移财力、上移事权”为核心的财税制度改革 [16] - 需建立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监测体系和债务风险动态预警体系,加强债务长期可持续性评估 [16] - 需要建立完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重视完善债务形成机制、治理机制和协调监管机制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