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织就“地空天”一体化观测网  广东亮出十五运气象保障“科技王牌”
科技日报·2025-11-08 21:00

赛事气象保障核心理念 - 以“观测即服务”为核心理念,通过“地空天”协同观测网为赛事精准护航[1] - 构建“三维、秒级、多要素”的精细化预报体系,实现“看见风、量化风、用好风”[4] - 推动气象服务从“凭经验”迈向“靠数据”的精准时代[5] 赛期选择的气象科学依据 - 基于对45年气象资料的系统分析,确定11月为广东举办大型赛事的最佳窗口[3] - 在全局气候变化背景下,复盘近10年气候数据,系统梳理11月的气候条件与潜在风险[3] - 11月广州降水显著减少,灾害性天气基本落幕,气温适中、风速宜人,有利于运动员发挥和观众观赛[3] 尖端观测与预报技术应用 - 启用X波段相控阵雷达和激光测风雷达组成垂直观测阵列,实现对0-1公里近地层的秒级扫描[1][4] - 创新引入“场馆气象监测预警信息三维展示”技术,通过预先构建3D实景叠加10米级风场模拟,清晰呈现微气象特征[4] - 在场馆顶部增设5个气象站,配合激光测风雷达抓取0-300米低空风资料,实现实况与三维预报同屏展示[4] 场馆专项安全保障技术 - 针对开幕式场馆首次引入雷击仿真模拟技术,精准分析设备间磁场特征及场地跨步电压特征,预测地面电位分布[5] - 通过仿真技术锁定跨步电压高风险区,为防雷设计和应急疏散提供精细直观的参考[5] - 完成开闭幕式场馆L4级高精度实景建模,叠加晴雨与昼夜仿真,将实况监测与逐时预报数据无缝嵌入三维模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