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 11月初中美取消高额关税的消息使全球市场神经放松 [1] - 荷兰政府一个月前突然发难,强制冻结中企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切断其与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 [5][6] - 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承担其全球70%的封装测试产能,是欧洲汽车产业核心供应商 [6] 中国的反制措施与影响 - 中国商务部出台新规,要求含中国稀土超过0.1%的关键零件需经审批,精准命中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生产线 [3] - ASML价值上亿的光刻机因缺少含稀土的精密零件而被迫降速运转 [3] - 中国的反制措施包括对稀土、镓、锗等关键矿物的出口管制,形成产业“缓冲阀” [17] - 在施加压力的同时,中国也批准了部分符合条件的出口许可,留下转圜空间 [17] - 安世半导体有充足库存,能保障客户订单到年底甚至更久 [19]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深度依赖与脆弱性 - 全球中间产品贸易占比已超过50%,供应链深度交织前所未有 [10] - 墨卡托研究中心分析显示,将安世半导体的产能转移出中国至少需要四到六个月,且无法填补缺口 [12] - 安世半导体事件导致德国汽车工业面临停产威胁 [8] - 日本索尼半导体等企业在华营收占比超过40%,面临困境 [8] - 韩国企业通过在中国建设大型生产基地实现“在地化”,有效规避风险 [8] 长期影响与行业格局重塑 - 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若全球产业链完全“去中国化”,可能导致全球科技行业总成本增加30%到40% [14] - 过去三年,国产刻蚀机、薄膜设备的量产能力大幅提升,中国自主研发取得实质性突破 [19] - 中国科研团队已启动高端EUV光刻平台原型系统的攻关 [19] - 欧盟紧急推出430亿欧元的《欧洲芯片法案》,试图减少对亚洲的依赖 [21] - 竞争形态从硬实力转向“链实力”,即对供应链关键节点的控制力 [10]
荷兰冻结中企资产后,中国稀土管制,掐住产业链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