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路上的思政课
中国青年报·2025-11-09 10:42
4月23日,甘肃省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思政课教师韩笑与同学们正在进行写生交流。受访者供图 清晨五点,安徽省黟县西递村的薄雾还未散尽,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生郑济彤和几名年轻的同学便 跟着村民上了山。在泥泞的田埂上,这些年轻人第一次知道,笋要分大小,扁担要如何挑才不打 腿。"阿姨,这笋怎么挑?"他们边学边问,双手沾满泥土。 不久后,郑济彤和同学们将挖来的笋层层剥开,为每片笋皮拍下"证件照",制成了一件名为《笋》的艺 术作品。在她看来,这件作品不仅是专业实践作业,更是大家理解"乡土中国"的起点。 在中央美术学院,"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课程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是师生们走进"社会大 课堂"的重要窗口。今年,147支下乡小分队、约3000名师生奔赴全国156个城市和乡镇。与往年不同的 是,思政课教师首次全员加入写生队伍,开启了"写生路上的思政课"新探索。 从教室到山河、村落与历史现场 "老师,这里怎么画?光线不好、色彩单调,一点都不美。"在北京市平谷区塔洼村,一位油画专业的学 生对着山沟发呆,语气里带着沮丧。这是他随写生团队进驻山区农村的第一天。按照"社会实践与艺术 考察、外出写生"课程要求,这些年轻人要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