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欧美不要的俄气转向中国,钱难回本,俄罗斯先争一口气
搜狐财经·2025-11-09 14:18

地缘政治与能源格局转变 - 美欧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和贸易制裁,但俄罗斯凭借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优势,迅速将出口重点转向东方,特别是中国[1] - 俄罗斯提出要求“不友好国家”用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波兰、保加利亚和芬兰等国因拒绝该要求而被切断天然气供应[2] - 俄罗斯加速向东发展战略,俄气公司目标是在2035年前将俄罗斯在中国天然气进口中的份额提升至25%以上[2] 欧洲能源危机与内部困境 - 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存在高度依赖,例如芬兰进口的天然气中92%来自俄罗斯,禁运导致其化工产业和就业市场面临巨大冲击[2] - 欧盟内部对禁止俄罗斯能源运输存在严重分歧,依赖程度高的国家反对禁运或在关键时刻接受卢布结算[1] - 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企业停产、通货膨胀加剧和社会抗议活动增多[4] 中俄能源合作深化 - 中俄两国管道项目不断推进,运输通道完善,结算方式逐步适应,合作基础深厚[2] - 中国增加稳定的天然气供应来源有助于提高能源安全性,对冲全球市场不确定性[4] - 俄罗斯通过开发亚洲市场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减少对欧洲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4] 能源替代方案的现实挑战 - 理论上欧洲可从澳大利亚、中东和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以替代俄罗斯供应,但面临全球运输能力有限、运费昂贵以及价格高于管道气等问题[4] - 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且投资巨大,最终高昂的替代成本将由欧洲企业和居民承担[4] 长期战略与市场影响 - 俄罗斯拥有丰富资源和运输基础,中国具备稳定消费需求和长期合同履行能力,双方合作互补性强[5] - 能源被视为硬通货,其价值不会因部分国家禁运而丧失,俄罗斯将油气出口目标东移和南移是分散风险的关键战略[10] - 能源供应波动将引发通货膨胀、失业及产业链震荡,欧洲需权衡制裁成本与民生问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