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长期限存款“退场”背后
北京商报·2025-11-09 21:49

长期限存款产品下架现象 - 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产品货架中已难寻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 [1] - 部分村镇银行甚至暂时停售5年期普通定存产品 [1] - 银行纷纷主动压降长期高息负债以稳住利润底线 [1] 主要银行产品调整详情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等国有六大行手机银行App中均已无5年期大额存单在售 [2] -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未查询到5年期大额存单在售 [2] - 相对常见的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存款利率普遍维持在1.5%—1.75%且部分银行实行专项客户机制或额度显示已售罄 [2] - 头部城商行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在售大额存单期限多以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为主 [3] - 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将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5%调降为1.45%2年期从1.60%降至1.55%3年期从1.95%降至1.85%并停售5年期定期存款 [5] 银行战略调整动因 - 当前净息差已降至历史低位银行难以通过提升贷款利率来改善收益 [4] - 5年期等长期大额存单利率相对较高推升了银行中长期资金的负债成本 [4] - 贷款需求疲软导致优质资产稀缺银行难以找到匹配长期负债的高收益资产 [7] - 监管对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错配的管控日趋严格迫使中小银行重新审视负债结构的可持续性 [7] - 2025年二季度银行净息差已跌至1.42%受资产收益率下行以及存款定期化趋势等因素影响初步预计四季度息差仍面临一定压力 [8] 储户反应与替代产品 - 面对长期限大额存单断供不少储户转向储蓄型保险、国债或者结构性存款等替代性产品 [3] - 储蓄险具备复利增值和长期锁定利率的优势但流动性较差国债安全可靠但发行频率有限、额度紧张结构性存款存在收益不确定的风险 [3]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银行未来将更加倚重中短期负债、结算性存款与综合金融服务在低息差时代寻求新的平衡点 [1] - 银行期限结构将越来越趋向于短期化调整尤其注重灵活搭配各类理财产品 [9] - 银行倾向于优化负债结构提供更多中短期存款产品通过压降高成本存款占比提高活期存款和低成本核心存款的比例 [9] - 银行需要通过客户分层、财富管理等综合服务来平衡盈利与客户需求增强客户黏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