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合战开打,27国逼中方上审判台,荷兰打头阵,对华断供核心零件
搜狐财经·2025-11-09 21:48

荷兰晶圆断供事件 - 荷兰安世公司停止向中国东莞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旨在通过切断关键材料供应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进程[3][5] - 晶圆是高纯度硅制成的圆形薄片,是制造芯片的基础材料,相当于“面粉”角色,没有晶圆则先进设计无法转化为实际产品[5] - 断供举措本质上是为美国与欧盟战略利益代言,试图通过经济制裁方式限制中国科技进步[1][5] 中国的应对策略与成效 - 安世中国及时启动库存管理机制,确保当前订单稳定供应,并通过加速寻找替代材料和供应商打破荷兰封锁[7] - 中国通过自给自足和多元化战略保持产业链韧性,荷兰断供措施在几个月内失去预期效力[21] - 应对策略包括实施稀土管控、加速光刻机技术研发以及推动半导体产业自主化,构建不依赖外部供应的稳定产业链[19] 光刻机市场的战略地位 - 荷兰ASML公司垄断全球光刻机市场80%份额,是生产3nm以下芯片的唯一设备供应商[9] - 荷兰未对中国的光刻机供应施加压力,因过度压制可能加速中国光刻技术突破,导致西方失去市场份额[9] - 光刻机是全球半导体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尤其是ASML的高端EUV光刻机[7] 欧盟反胁迫工具及其局限性 - 欧盟于2023年12月启动反胁迫工具政策,旨在对经济胁迫行为实施关税壁垒、投资限制等反制措施[12] - 政策实际目标是对中国经济与贸易施压,但欧盟内部支持不统一,且自身产业依赖削弱工具威胁[14][15] - 2023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占比超过40%,这些产品是工业基础设施关键部件和新能源转型重要支撑[15] 中国稀土资源的战略优势 - 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高端稀土加工和供应链控制方面,使欧盟在博弈中陷入两难[17] - 中国稀土资源控制是欧盟无法忽视的强大筹码,稀土供应稳定性对欧洲经济至关重要[23] - 欧盟委员会在面对中国稀土出口管控时表现出合作与妥协态度,凸显中国在资源供应中的战略优势[17] 全球产业链重组趋势 - 围绕晶圆、稀土和光刻机等关键技术的博弈是全球产业链在地缘政治与技术博弈中的重组[25] - 未来全球产业链将趋向多元、平衡和互依的共同体,合作与互信是推动长远发展的关键[26] - 中国通过资源控制和供应链韧性应对技术封锁,展示出在复杂国际博弈中的战略定力[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