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脖子没那么好卡,稀土还是中国的王牌,这张牌最好用
搜狐财经·2025-11-10 05:22

中美博弈背景 - 美国推出“50%股权穿透”政策,使受制裁实体从1300多家膨胀至两万多家,对国际供应链上的企业构成地毯式封杀[1] - 美国对中国商船收取巨额“安全审查费”,威胁到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的中国造船产业链[1] - 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显著降低,2025年前七个月对美出口仅占总额9.4%,出口总额仍在增长[1] - 中国的反制措施从克制转向强硬,十月初出台稀土“长臂管辖”新规[1] 稀土出口管制 - 稀土“长臂管辖”不仅限制原矿出口,还管制海外加工的稀土产品,只要使用了中国技术或工艺流程[1] - 中国垄断稀土提炼工艺,国外缺乏稳定生产99.999%纯度氧化镨钕的能力[1] - 高性能永磁材料,如用于F-35战机发动机和导弹制导系统的材料,必须依赖中国的超高纯度稀土原料[2] - 美国评估需七八年并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才可能完全摆脱中国稀土供应链,但面临预算和内部利益扯皮等现实障碍[4] 锂电池行业依赖 - 美国锂电池供应商的正极材料80%来自中国,负极材料92%来自中国,电解液添加剂、隔膜涂层、粘结剂全是中国产[4] - 中国控制全球98%的天然石墨精炼产能,人造石墨在成本和产量上也占据绝对优势,一条中国产线的日产量可顶德国一个季度的总产出[4] - 中国商务部将石墨提纯技术和锂电关键材料合成工艺列入禁止出口技术目录,形成潜在威慑[4] - 美国自建产能困难,特斯拉在德州的石墨加工厂原料仍需从中国进口半成品,从头建设需十年起步[4] 半导体行业依赖 - 成熟制程(14纳米及以上)支撑近八成全球半导体用量,中国在2023年占据31%的市场份额,预计2027年将达40%[5] - 美国汽车制造商使用中国生产的MCU,中芯国际、华虹、华润微等中国工厂因交货快、良率稳、价格低获得博世、恩智浦等大厂订单[5] - 中国在镓和锗两种关键金属上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镓产量占全球99%,锗也是主要生产国,其出口管制对美国国防构成严重威胁[5] - 美国国防部库存撑不了太久,一旦断供,五年内无法重建完整产业链,连高纯金属提纯炉等核心部件也依赖外部[5] 医药行业依赖 - 美国对中国基础药物原料药供应链依赖超70%,如布洛芬、四环素、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等[7] - 中国在技术、产能和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一座大型维生素C发酵车间年产万吨级,自动化程度高,欧美同类工厂已关闭,重开面临审批和环保投入的巨大障碍[7] - 该领域因人道主义红线,短期内不会轻易动用禁运作为反制工具[7] 技术封锁与自主创新 - 美国BIS的商品控制清单(CCL)和《瓦森纳协定》在技术上已形同虚设,其规定的算力限制远低于当前主流芯片水平[8] - 中国厂商如龙芯、申威、华为已实现自主架构设计和自研指令集,绕开x86和ARM授权体系[8] - 在成熟工艺、封装测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氮化镓)方面进展迅猛,并已在新能源车和5G基站批量应用[8] - 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预计2025年内交付产线,关键子系统全部国产化,虽与ASML有差距但足以支撑关键需求[8] 制造业集群与生态优势 - 中国制造业优势在于集群效应,长三角工业园区能配齐芯片设计、流片、封测、模组装配、终端集成全套服务,效率极高[9] - 中国在光伏领域掌握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90%以上产能[9] - 大疆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七成份额,在行业级应用如执法、测绘、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方面无可替代[9] 全球格局与未来走向 - 世界正分裂成两个体系,一个以美元和西方价值观为基础,另一个以人民币清算和发展优先为特征[13] - 较量的核心在于系统韧性,包括适应变化、组织资源和保持内部团结的能力[15] - 中国的优势在于决策集中、执行高效和战略定力,能从高铁、核电到5G、电动车进行清晰的长期规划[15] - 美国的优势在于创新活力、资本动员和全球盟友网络,但制度衰败正吞噬其优势[15] - 中国面临的挑战包括产业升级速度、房地产转型阵痛、青年失业率和地方财政紧绷等问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