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破解“应考”难题 完善“阅卷体系” ESG强制披露“倒计时” 市场积极备战迎“大考”
中国证券报·2025-11-10 06:29

强制披露制度实施时间表 - 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需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1][2] - 强制披露主体最晚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首次披露 [2] 市场准备与现状 - 目前已有95%的相关公司提前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 [3] - 在已披露ESG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87%的公司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70%开展了双重重要性评估 [2] - 上证180、科创50等成分股覆盖A股市值70%以上 [3] 企业战略转变 - 上市公司对可持续信息披露态度从被动合规向主动管理转变 [1] - 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提前开展战略性考量,制定周期化、全流程的ESG战略或行动计划,如中石油、申万宏源等企业推行的ESG报告多以三年为周期 [2] - 头部企业ESG实践对产业链有示范作用,形成披露-评级-融资的良性循环 [3] 面临的挑战 - 未提前披露的强制披露主体主要集中在高耗能、供应链复杂的行业,如化工、传统制造业 [4] - 部分企业ESG数据管理未达预期,量化监测需投入技术升级成本,对利润率较低的行业成本压力较大 [5] - 电子设备软硬件和通讯传媒领域的企业在双重重要性评估和战略制定能力方面存在障碍 [5] 支持与辅导措施 - 市场机构建议通过分层培训、典范引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精准辅导 [5] - 组织线上线下培训,配套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学习资料系统讲解披露要求 [5] - 在金融、房地产、化工、新能源等主要行业,邀请大型企业特别是央国企牵头组织研讨小组,发布课题成果 [6] 激励机制设计 - 融资层面将ESG表现与绿色信贷利率、债券发行额度挂钩,如对A级企业给予贴息优惠 [6] - 市场层面在政府采购与央企集采中优先选择高ESG评分企业 [6] - 评优层面将ESG纳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加分项,提升企业品牌溢价 [6] 评级与鉴证体系优化 - 需要解决ESG评级多标准、低可比的问题,建立相对统一的评级监管体系 [7][8] - 监管部门可主导制定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监管ESG评级的制定和推广方式,例如英国政府赋予金融行为监管局权力来监管ESG评级提供商 [8] - 应强制鉴证机构采纳统一准则,明确职业道德与独立性要求,并通过监管抽样审查避免形式背书 [8] 技术手段与风险防控 - 通过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交叉印证识别数据异常,防控漂绿风险 [7] - 监管部门可搭建大数据监测平台,整合企业多源数据,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实时分析碳排放、能耗等数据 [7] - 建立跨部门数据互通机制,实现关键数据不可篡改 [7] 惩戒机制完善 - 采用高额罚款、业务范围限制、公开通报等措施提高违法成本 [7] - ESG信披违规应与普通信披违规适用同一套处理机制,包括监管函、问询函、公开批评等 [7] 未来制度发展 - 有关部门已印发应对气候变化指南,出台污染物排放、水资源利用专项指南,未来可探索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南、供应链ESG管理指南等 [9] - 随着强制披露制度落地,ESG投资产品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基于财务重要性信息的估值体系将逐步完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