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国家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部署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加强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政策将采取超常规举措,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整合资源攻克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多措并举激发企业研发积极性 [1][2][5] 关键领域与技术攻关 - 规划建议提出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1]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仍是面临“卡脖子”的重点领域,需进一步加大攻关力度 [2] - 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需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整合全国资源形成创新合力 [2] 新型举国体制与资源整合 - 新型举国体制能整合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通过政府统筹协调形成强大创新合力,但在资源整合效率、市场机制、创新激励等方面存在不足 [2] - 未来需将国家力量置于重要位置,将社会优势资源向补短板领域倾斜,包括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等 [2] - 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联合技术攻关与专利共享,支持企业创建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6]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 需为科创企业向创新链前端延伸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进入新阶段 [3] - 加速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由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组建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符合标准的企业给予认证与市场准入优先权 [6] 金融支持体系创新 - 需构建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3] - 加快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使更多金融资源向技术创新和产业领域集聚并实现高效配置 [3] - 强化产品创新,针对企业孵化、技术转移等环节开发金融工具和服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融资等创新金融工具 [4] - 可考虑设立专项科技创新基金,为企业研发提供低息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风险 [5] 企业创新激励政策 - 规划建议提出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两项支持举措 [5]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已从2017年的50%分阶段提高至100%,并将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企业的比例提高至120% [5] - 2023年全国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总金额超2.5万亿元,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74.4%,为自主创新产品提供稳定市场订单 [5]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更大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证券时报·2025-11-10 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