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总体规模与成效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江苏省各类贴息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434.05亿元,拨付贴息资金超10亿元,惠及5212个企业(项目)[1] - 政策构建“财政引导+金融赋能”的协同支持体系,旨在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并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1] 制造业领域支持 - 制造业是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领域,两年内发放贷款1015.29亿元,占整体发放规模的约70%[1] - 自2024年6月制造业贷款贴息政策落地以来,已拨付贴息资金4.5亿元,惠及2027个企业(项目)[2] - 政策重点支撑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并扶持产业链配套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2] - 例如,中材锂膜(南京)有限公司获得8.8亿元贷款及172万元贴息补贴,用于年产10.4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1][2] 城市更新领域支持 - “城新贷”产品发放贷款179.13亿元,规模位居第二,拨付贴息资金3.29亿元,惠及183家企业(项目)[3] - 该产品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等重点项目,如南京全民健身中心改造为“青奥城市客厅”的项目获得5000多万元贷款,贴息后实际利率仅为1.4%,预计2025年可节约利息42.75万元[3] 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支持 - “苏质贷”产品发放贷款131.92亿元,规模位居第三,但惠及企业数量达2203个,位居第一,累计拨付贴息资金1.27亿元[3][5] - 该产品将企业的质量荣誉、质量标准等“软实力”纳入授信核心维度,例如江苏某特种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快速获得800万元授信用于生产线升级[4] 其他重点领域支持 - “交运贷”发放贷款73.9亿元,拨付贴息1.78亿元,惠及116个企业(项目)[5] - “科技创新企业首贷”发放贷款31.19亿元,拨付贴息0.42亿元,惠及731个企业(项目)[5] - “环基贷”发放贷款20.53亿元,拨付贴息0.4亿元,惠及18个企业(项目)[5] 政策逻辑与未来方向 - 政策是对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城市更新等战略的“创新承接”,并结合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多的特点进行优化[6] - 政策旨在破解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的瓶颈,如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迭代滞后等问题,通过财政资金杠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关键领域[6] - 未来将聚焦细分领域需求,针对不同规模、行业企业的差异化融资诉求精准施策,并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督[7]
两年来我省已发放超千亿贷款惠及5000多家企业财政贴息,“贴一贴”换来发展“好消息”
新华日报·2025-11-10 07:47